我国30年教育本质研究回顾与反思
本文关键词:我国30年教育本质研究回顾与反思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教育本质研究产生了诸多成果,从研究活跃程度看,它经历了激烈争鸣阶段、相对沉寂阶段和深化探新阶段。教育本质观从经典的生产力说、上层建筑说到新兴的本质消除说,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研究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与困惑,有关教育本质内涵的问题,也有关于教育本质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困惑。同时,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给教育本质观与研究范式也带来冲击,需要我们思考与辩证对待。
[Abstract]:In the past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many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activity, it has experienced fierce contention, relatively quiet stage and further exploration.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is from the classic theory of productivity and superstructure to the new essence of elimination, and gradually presents a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 During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nd puzzle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influx of postmodernism, the essence and research paradigm of education are also impacted, and we need to think and treat them dialecticall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自1978年于光远在《学术研究》发表《重视培养人的研究》一文开始,教育界开始对教育的本质问题进行追问与研究,笔者通过中国电子期刊网的搜索,到2008年止,30年来关于教育本质研究的论文共有861篇,其中1篇学位论文,专著3部,共计约700万字论述(鉴于本人能力有限,难免疏漏)。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智运,胡德海;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2 李轶芳;如何看待教育的本质[J];郴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7年04期
3 柳海民;;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J];吉林师大学报;1979年04期
4 贾晓波;如何认识教育及教育劳动的生产性[J];东北师大学报;1982年04期
5 高时良;论教育的本质属性[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6 于光远;;关于建立和发展教育经济学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1980年08期
7 徐继存,赵昌木;教学本质追问的困惑与质疑——兼论教学论研究思维方式的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1期
8 王爱芬;理解教育本质的不同道路及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7期
9 张正江;;后现代反本质主义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本质观、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10 李国庆,苏华锋;教育本质问题新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玉民,魏则云;整体论思想的泛化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演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魏则云;R·罗蒂的后科学文化观评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卢海燕;李强;;教育为何——对教育价值观的反思[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闫听;;反思文学理论:从“本质诉求”到“反本质主义”诉求[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聂锦芳,刘秀萍;世界哲学图景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林乐香;;哲学与文化的和而不同关系[J];北方论丛;2007年04期
7 伍志燕;;从分离到联姻:事实与价值刍议[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8 崔丹;;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论析[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9 亓校盛;;《存在与时间》的视觉概念[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3期
10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积银;;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赵克;;论“划界”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柯文静;;近年来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评述[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4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5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6 赵伟;广义科学哲学视野下中医本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8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伟;广义科学哲学视野中医本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虹;科技异化问题及其意义的重新审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溟;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妹;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丹;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罗尔斯正义理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菲;德里克后殖民批评理论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顾尔伙;彝族“克智”传承机制及其教育学意义[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玉杰;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D];西南大学;2011年
9 范兵;教育即批判[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苗小军;教育即对话[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和平,赵鹤龄;后现代批判视角我国近20年的教学过程本质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刘智运;高等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内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瞿葆奎,郑金洲;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与教育观念更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引发的教育观念变革寻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3期
4 田汉族;教学交往实践:现代教学的本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5 熊和平;我国近20年教学过程本质研究的反思[J];教育与现代化;2001年03期
6 高天明,李定仁;教学本质研究之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5期
7 靳玉乐,尹弘飚;教学本质特殊交往说论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0期
8 徐继存,赵昌木;教学本质追问的困惑与质疑——兼论教学论研究思维方式的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1期
9 刘铁芳;教育的沉沦与教育哲学的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1期
10 黄光荣;关于教学本质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少波;;教育本质研究之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04期
2 梁卿;;论职业教育本质研究中的三个假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36期
3 徐顺东;杨肖宁;;浅析我国教育本质研究边缘化的必然性[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朱涛;;浅议教育的本质[J];教育;2011年02期
5 强建周;赵军;;教育本质研究:基于方法论的反思[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田娟;;对近十多年来教育本质新说法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探索;2009年07期
7 舒志定;;新世纪10年教育本质研究的多元视域[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王冀生;把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年02期
9 李向东;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职业教育变革趋势[J];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10 廖燕云;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贻刚;苏小霞;张军献;;“范式之争”与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后现代主义的崛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李正云;;论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家庭治疗[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正云;;家庭治疗的新动向——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家庭治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美森;韩秀艳;;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肖靓莎;彭希林;;浅析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对大学生学习力的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王力纬;;暗物质的本质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7 王习发;;略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学发展的负面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周福生;纪云西;;脾虚证本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9 王常明;肖树芳;;海积软土固结蠕变的时效本质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杜友伦;;教育的本质与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建构[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凤华;“真维斯楼”真的远离教育本质吗?[N];科技日报;2011年
2 叶延武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教育就是追求幸福的体验[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范立夫;关于大学教育本质的思考[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李醒民;不必向后现代主义思潮“臣服”[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 田建国;推进教育观念创新[N];光明日报;2009年
6 程贤良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小学;不要以安全的名义“圈养”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俞吾金;作为假问题的“哲学的终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黄巧娣;新课改:在变革中追寻教育本质[N];乐山日报;2010年
9 时晓玲;建设和谐校园需要行动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马海轶;被误解的教育本质[N];青海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明霞;中国孝德教育的历史与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江腊生;后现代主义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D];苏州大学;2006年
3 宫雪;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中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栗峥;后现代证据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天奉;中医证候的科学求真与文化探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丛晓波;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靳涌韬;教育学视域下我国现代学校变革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艳丽;冲突与重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原因及出路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2 郭祥超;关于我国教育本质研究认识论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守敏;论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学研究范式[D];西南大学;2007年
4 王昱;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标志设计之影响[D];天津美术学院;2008年
5 郭德yN;论教育本质的三种哲学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路东;青少年感恩教育问题探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小敏;教育境界论[D];湖南大学;2008年
8 邓燕霞;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小倩;论后现代管理观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海群;另一种“积极的虚无主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46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46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