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与国家竞争力的理论探析
发布时间:2018-01-01 14:26
本文关键词:教育发展与国家竞争力的理论探析 出处:《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育在国家竞争力提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早已为人们所认识,无论我们对国家竞争力概念作如何理解,教育在其中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显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通过开发人力和知识资源、改善社会基础结构、促进知识和技术创新、推动社会价值观以及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等来促进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教育促进国家竞争力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社会文明越是发展到高级阶段,教育对国家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也越表现出全面性和综合性。
[Abstract]:The important role of education in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by people. No matter how we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positive role of edu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Increasing attention is also being paid to education, which promotes knowledg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intellectual resources,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infrastructure and the promotion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mote the social values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whole social civilization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role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how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 more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develops to the advanced stage.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promoting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lso shows comprehens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ness.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国家重点课题“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四国教育发展与国家竞争力的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ADA070003)中期成果之一
【分类号】:G511
【正文快照】: “国家竞争力”这一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引起美国等国家经济学界关注以来,目前在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其他诸多领域中已引起了十分广泛的关注。②教育发展在国家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过程中的作用,一直是国家竞争力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方小教,钱善凤;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5 刘祥琪;产业集群——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陈乐乐;;基于自主创新的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姜遥;王慧;;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8 吕德中;美国消费者决策型态及其跨文化可推广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9 陈惠;;利用钻石模型分析安徽电子商务的竞争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王宏;王泽强;;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及培育[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忠;;产业政策传导研究[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王s,
本文编号:1364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6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