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论学校教育的有限性

发布时间:2018-01-01 13:20

  本文关键词:论学校教育的有限性 出处:《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教育 教育有限性 学校教育功能


【摘要】: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动力系统。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人们一方面对学校教育寄予了高度的期待和积极的关注,甚至将学校教育功能夸大、神圣化;另一方面又肆意对学校教育说三道四、横加批评,置学校教育于"万灵药方"和"百病之源"的尴尬之地,严重制约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仔细审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功能价值,清楚、理性、全面认识学校教育的功用与有限性,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Abstract]: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power syste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on the one hand, people had high expectations and positive attention to school education, and even exaggerate the func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sacred; on the other hand, wantonly to school education to make irresponsible remarks, the criticism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in "panacea" and "the source of sickness" embarrassment, seriously restrict the func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Only carefully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value of school education, clear, rational,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are limited, in order to promote better and faster th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为什么会出现教育?即教育的出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从教育发展史来看,至少需要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新生个体的加入。新出生的成员,虽然他们具备人类的生物特征,但是还不是社会意义上的人。要成为人类群体的一员,参与群体的事务,必须通过一定渠道和途径,掌握一些基本的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瞿葆奎,熊川武;论解读教育——兼论导致我国大陆“零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不在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石鸥;从学校批评看学校不能承受之重——兼论教育的责任分担[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吴廷熙;教育资源建设之思考[J];教学与管理;199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陈爱傼;实现知识、社会和人三因素的平衡与整合——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改革方向的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郭法奇;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郭法奇;灌输式教育:从怀疑、批判到否定——20世纪西方教育的最大变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7 胡定荣;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8 顾明远;对教育定义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9 陆有铨;素质教育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10 马凤岐;“自由教育”涵义的演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超;;西方国家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干预[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晓光;珠海市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洪兵;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启智;论中国现行办学体制下民办中小学的规范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彭兴富;论高校德育环境及其优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长伟;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亓英丽;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及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瞿葆奎,熊川武;论解读教育——兼论导致我国大陆“零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不在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3 田春利;论基于生命有限性的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4 齐梅,柳海民;论教育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法[J];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5 周润智;教育关系:学校场域的要素、关系与结构[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6 雷鸣强;对当前“教育万能观”的透视[J];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03期

7 何小波;教育具有有限性——对“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一点认识[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红蕾;;从“陪读”现象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9期

2 乔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学视角[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赵长林;;基础教育现实功能问题的深度审视——《教育功能的偏失与匡正——学校教育角色化问题反思》评介[J];基础教育;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文亚;;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三大使命[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郑有胜;学校 家庭 社会手拉手[N];辽宁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张宝敏;成功少不了非智力因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李佑明;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应与时俱进[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张晓琴 王荣华;建立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的学生评价机制[N];秦皇岛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存金;凝固的教育音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4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64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d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