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主导关系调适的生态智慧
本文关键词:教育主导关系调适的生态智慧 出处:《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生态智慧作为一种致力于以整个生态系统及其存在物(包括人类)的整体利益为目标的价值伦理观的建设,主张整体性、关联性、共生性及具体性原则的致思取向,为实践中的师生关系研究创设了新型模式,从而实现了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传统主客二分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一度被异化为"工具"与"手段",人文精神的缺失,使教育失去了育人的本真意义。当前,致力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师生关系必然要在实践教学中有效贯彻师生间的理解性、共生性、平等性及民主性取向,在和谐共生中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健康的呈现与发展,实现生态式教育。
[Abstract]:Ecological wisdom as a commitment to the entire ecosystem and its existence (including human beings) as the goal of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the valu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thics, advocating integrity, relevance. The orientation of symbiosis and concreteness creates a new model for the study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practice. Therefo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paradigm has been realized.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mak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dissimilate into "tools" and "means" and lack of humanistic spirit. At present, the ecologic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committ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ust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understanding, symbiosis, equality and democratic sexual orient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harmonious symbiosis, the human body and mind can be presented and developed freely and healthily, and ecological education can be realized.
【作者单位】: 南昌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南昌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
【基金】: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08SH41)阶段性成果 高校人文社科项目(JY0924) 江西省教育规划项目(08YB086)资助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生态式教育就是教育模仿自然的生态智慧,把教师、学生及学科看成是一个交叉融合、互生互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提倡师生的平等对话与互动,提倡教师在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前提下,通过师生的相互提问与碰撞来引发学生的潜力和智慧,提倡学科间的相互融通和互补及课内外教学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惊铎;交往之教育价值的理论解读与中国教育改革的重新定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10期
2 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王宗英;路有成;陈发扬;;芜湖市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3 汤君友;生态地理动物群与动物区系两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4 朱鑫华,吴鹤洲,徐凤山,赵紫晶,叶懋中;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时空格局异质性研究[J];动物学报;1994年03期
5 李世仪,李海峰,杨红莹,李立芹;干旱对中国林蛙体长生长的影响[J];动物学杂志;2002年06期
6 刘贵华;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大学学术“生态合理性”的确证[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7 张增田,靳玉乐;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8 胡定荣;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9 孙芙蓉;谢利民;;国外课堂生态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10 孙承文,王正然;论体育的人类生态学基础[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淑新;;唤醒幼小心灵 培养环保意识[A];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谢青;;对现代包装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傲特根毕力格;;“改善民生”是因袭相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丁娜乃;;对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张汉江;汪浩;谭跃进;袁保才;;一种增长过程的突变模型及其在生态学、经济学中的应用[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8 侯元凯;杨建民;肖建忠;杜绍华;段绍光;;关于休闲农业景观生态的若干问题[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玖;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0年
2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莉;教师文化的三大倾向及其对师生关系的负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符荣华;学习化社会学生主体性教育新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蒋良富;论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治武;构建“全球伦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晓宇;创造教育应有的哲学理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光军;论研究生道德建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梅珍兰;研究性课程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李英翠;教育生态环境中的文化生境[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康宁,程晓樵,吴永军,刘云杉;教学的社会学模式初探[J];教育研究;1995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惊铎邋姚亚萍;生态体验德育优化师生生命样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沛县县委书记 冯兴振;生态文明立县 生态教育先行[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英翠;教育生态环境中的文化生境[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405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40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