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新时期大学生日常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06:30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日常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出处:《理论导刊》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就业 学习方法 人际交往 心理问题 对策研究 新时期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人际关系 主体间性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有就业、学习及人际关系问题等等。要坚持正确的择业观、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建立新型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培养健全人格等途径逐步加以解决。
[Abstract]:The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 are employment, stud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tc. 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production practice; Establishing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et up modern education idea, cultivate perfect personality and so on way to solve step by step.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SGH0902243)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以及心理发展尚不成熟、日常生活中的挫折等因素使大学生承受着内外双重压力,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对大学生日常心理问题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研究,是时代发展、大学生成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国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李岩;;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心理障碍分析[J];理论导刊;2006年11期

3 郑华萍;郭鹏;;论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对建构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指导意义[J];前沿;2009年05期

4 郑华萍;孙媛媛;;当代大学生择业取向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8年02期

5 李浩泉;;探究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波;;人类教育终生化与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J];爱满天下;2003年02期

2 罗蒙;;青少年犯罪形成和发展主要原因探索[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01期

3 王爱敏,杜新安;存在主义的个性化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杨旭东,郑若玲;小论教师个体的教育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5 马凤岐;“自由教育”涵义的演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6 薛晓阳;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7 李兴洲;;现代学校制度的教育学创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江凌;儿童本位:在畅销与平寂之间[J];中国编辑;2003年03期

9 余桂红,贾永堂;对我国确立世界一流大学理念的审视——赫钦斯教育思想的历史再认[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谷霞;;从“独白”者到“对话”者——艺术学校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顾月琴;;再寻“孔颜乐处”[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2 陈焕章;;杜威理论评价中的非此即彼倾向质疑[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3 洪明;;永恒主义的高等教育通才教育观——赫钦斯“自由教育”思想探略[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4 杨克瑞;;教育思想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5 邓素文;;杜威的兴趣理论及其启示[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6 余玉花;;论道德教育的现代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先进;“学会关心”取向的教学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马鸿;美国研究型大学从事军事技术研究的历史考察(1945-1970)[D];复旦大学;2009年

3 许新海;教育生活之危机与救赎[D];苏州大学;2009年

4 王明洲;新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5 刘军;阶层文化的冲突与整合[D];复旦大学;2008年

6 孔锴;美国公民教育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侯威;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卢艳红;论关注意义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晓刚;我国大学课程观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薛小丽;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晁艳;新时期大学生生涯辅导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2 魏威;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活动课”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胡健嘉;语文教育育人功能的反思与策略[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静静;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阅读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温玲;当代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变迁及未来取向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田锦f ;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香元;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程丽英;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儿童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伟波;传统家训伦理教育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贾少峰;西方经典大学理念及其对我国大学治理的启示[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祚山,唐加祥,赵楠;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柯佳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06期

3 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张治库;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障碍及对策[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周济;再接再厉 扎实工作 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02期

6 李美华;论学生的气质类型与教育[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10期

7 黄巧香;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J];邵阳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彭晓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文硕;大学生,如何搞好人际交往[J];心理与健康;2002年03期

2 赵珂;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原则[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3 刘学华;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杨六栓;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问题[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5 周振宇;大学生人际交往导向[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6 钟艳;浅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7 赵红英;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04期

8 樊鑫;李舒;;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7年07期

9 阳剑兰;大学生人际交往偏差及其对策[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年01期

10 黄琳庆;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及克服的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梅玲;;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疗法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孙建平;;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吴守良;;大学生社交能力的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江琴;;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平;陶新华;;团体咨询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王燕晓;;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吴守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恐惧心理的成因及解决方法[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8 许若兰;;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孙志新;;反馈大学生阅读信息 关注大学生阅读生活[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10 官锐园;樊富珉;;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福建行政学院心理辅导中心主任 黄训美;给别人喜欢自己的理由[N];光明日报;2006年

2 李寒芳 李延霞;大学生“心病”添“新症”:刚入学即为就业愁[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周芙蓉;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宜过分夸大[N];西部时报;2005年

4 刘云伶;大学生消费结构呈多元化[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刘琼 朱玲枫;大学生,您的心理健康吗?[N];扬州日报;2005年

6 见习记者 刘云鹏;大学生做家教的喜与忧[N];安阳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孙忠法 仲筏;大学生让心理在七月毕业[N];中国人事报;2005年

8 王 晖;人际交往很重要 沟通需要讲技巧[N];河南日报;2004年

9 王术 金秋;六成大学生不知自己该干啥[N];中国妇女报;2005年

10 记者 陈强;什么影响了大学生基层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2 孙晓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莫力科;大学生信息能力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尹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琦;增长循环中的衰退与转型[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浩;地方大学生军事择业心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兆玮;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雷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张国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谢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分析[D];山西大学;2004年

5 李燕;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罗淑珍;论高等学校教育的新任务[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商锦发;大学生择业求职道德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管宪平;论我国大学生的诚信及其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利华;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菊珍;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08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408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d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