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文化生态的静态平衡
本文选题:学校文化生态 切入点:静态平衡 出处:《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高度组织化的文化语境之下,学校文化容易形成静态平衡的"超稳定结构"。静态平衡阻滞着学校文化的发展,磨蚀着学校文化的棱角,使学校文化的文化感知力逐渐钝化,文化免疫力逐渐降低,文化自信力逐渐衰减。要打破静态平衡,建立良性的学校文化生态平衡,必须终结文化"独裁",重建文化民主;拆除文化壁垒,实施文化开放;走出文化因循,推进文化创新。
[Abstract]:In the highly organized cultural context, school culture is easy to form a "super stable structure" of static balance, which blocks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culture, erodes the edges of school culture, and makes the cultural perception of school culture gradually passivate. In order to break the static balance and establish a benign ecological balance of school culture, we must end the cultural "dictatorship", rebuild cultural democracy, remove cultural barriers and implement cultural openness. Go out of culture, promote cultural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青年专项课题“校园亚文化及其教育回应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孝如;;论学校文化生态[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7期
2 侯定凯;从亚文化到多元文化: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姜玉齐;徐和平;;高校不良亚文化产生的原因、消极影响与对策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曹海婴;论中国建筑中虚形空间的意义[J];安徽建筑;2001年02期
4 陈文忠;唐人“寻隐”之冠走向现代之路——兼谈唐人“寻隐”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吴丽;;关于传统——对“五四”过激主义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张金玲;何颖;;屈原与杜甫人生悲剧的相似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8 张骐;法治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思想初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朱良好;;法律全球化与对话[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10 欧阳彬;追寻意义——近代中国转型时代的价值重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小聪;文明超;;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工具理性思维——兼谈价值理性思维对发展中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性[A];政治改革与政府转型[C];2003年
2 邓正来;;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科学的“走出去”战略[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3 杨志刚;;和谐社会与构建现代礼仪之邦[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4 朱国伟;陈晓燕;;公共行政理性范式的历史分析与三维理性范式构建——寻求作为公共利益实现者的公共行政[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中江;;进化主义与中国近代的保守、渐进与激进[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6 何晓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不结果实的精神之花[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沈传亮;;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8 汪公文;;法律传统的研究方法及其当下的任务[A];中华法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9 倪培兴;;论犯罪学范式的犯罪观[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10 倪培兴;;论犯罪学范式的犯罪观[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兴;现代性视域中的牟宗三哲学[D];南开大学;2009年
2 牛秋实;从经学到史学:刘师培学术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谢宝利;现代化视阈下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1921-1966)[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袁德润;当代中国基础教育与文化传统关系再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闫伟杰;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娄晓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研究(1900-1930)[D];复旦大学;2009年
7 陈正敏;意识形态与范式转换[D];复旦大学;2009年
8 史根林;名校论[D];苏州大学;2007年
9 孙媛;现代性视域中的吴宓诗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刘长林;自杀如何被赋予社会意义(1919-1928)[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霞;论高等教育中学生学习自由权的保障[D];湖南大学;2008年
2 魏迎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D];兰州大学;2009年
3 刘一新;记忆与光照[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周靓;近年来上海市区(县)人大代表结构情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李忠建;《唐律疏议》法律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佳利;“易中天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刘英波;陆九渊的“存心伦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江新鹏;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韩丹;“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付美云;韦政通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侯定凯;从亚文化到多元文化: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宏宝;文化开放与教育改革[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2 达凤全;文化开放与资本主义的再认识[J];天府新论;1988年06期
3 吴国丽;对学校文化创新的思考与探索[J];中小学管理;2005年04期
4 莫秋婵;江泽民文化创新思想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万敏,赵连章,,邓宏宝;文化开放与教育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1994年07期
6 周正刚;论文化创新[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7 刘沛盛;论文化创新[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8 王树祥;论先进文化创新的内涵[J];学术论坛;2005年04期
9 栾凤池,江华;文化创新:国企改革的新思路[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10 李宏斌;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创新[J];理论月刊;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中锋;;新形势下编辑工作职能与出版文化创新[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2 孟召宜;沈正平;渠爱雪;;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创新[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明国;;试论网络技术与文化创新中的几个问题[A];全国首届“网络技术与文化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繁翔;;引导文化创新沿着先进方向前进——对伪科学一度泛滥的反思[A];反邪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反邪教协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刘传标;;图书馆的变革与文化创新[A];文献·信息·网络——福建省社科信息学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0年
6 牛宏伟;;坚持文化的开放性是推进文化创新的内在要求[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丽新;;文化创新服务:大学图书馆管理理念更新[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8 马兆俐;陈红兵;;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文化反思及创新[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梁春芳;;创新书写奇迹 质量铸就精品——《中国少儿百科全书》十八年畅销不衰奥秘探析[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10 李志龙;陈子q
本文编号:1570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57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