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保持适度的文化张力
本文选题:课程改革 切入点:课程文化 出处:《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文化变迁表现形式之一的课程改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文化品格,在其进程中必然会萌生一定的文化张力。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张力具体表现为旧课程文化与新课程文化的张力、西方课程文化与本土课程文化的张力、多元课程文化与一元课程文化的张力及网络课程文化与传统课程文化的张力。面临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张力,我们应采取有利、积极、合理的文化政策,让课程改革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文化品格并保持适度的文化张力,这既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诉求,也是其课程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Abstract]:As one of the forms of cultural change, curriculum reform has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distinct cultural character. The cultural tension in the new round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 is embodied in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old curriculum culture and the new curriculum culture, and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western curriculum culture and the native curriculum culture. The tension between multi-curriculum culture and monistic curriculum culture and the tension between network curriculum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urriculum culture. In the face of cultural tension in curriculum reform, we should adopt favorable, positive and reasonable cultural policies. Making curriculum reform have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distinct cultural character and keeping appropriate cultural tension is not only the internal demand of the new round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our country,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its curriculum structure adjustment.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3.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宋昊;肖正德;;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与调适:美国的经验与借鉴[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靳玉乐;多元文化背景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J];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3 张晓东;课程文化自觉:实现课程改革的文化转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8期
4 于述胜,刘继青;中国现代课程改革的文化问题论纲[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9期
5 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6 肖正德;;网络教研: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年01期
7 赵剑;靳玉乐;;网络课程的文化本质及实施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丁锡国;[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莉莉;徐谷波;;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文化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段兆兵;;双向适应:渐进式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李庆霞;;中西现代化转型之文化启蒙差异探究[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4 顾秀玲,张会英;多元文化与初等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文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7期
5 裴娣娜;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6 宋伟;闫俊;;社会转型与中小企业行为逻辑关联探析[J];商业研究;2012年06期
7 赵香莹;;教师需要阿Q[J];才智;2010年32期
8 任征;;《幼学琼林》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6期
9 沈小碚;颜红平;;论多元文化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的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10 金绍荣;肖前玲;黄艳云;;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课程资源开发的困境与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孟庆男;;基于体验学习的课堂文化建设[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单勇;谢识;;犯罪的文化冲突论[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5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张国平;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良韬;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徐骥;上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定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钟芸芳;网络教研制度实施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小倩;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5 李会勤;生态文化自觉探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6 曹佳;白城市洮北区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瑶;四川凉山盐源汉族传统服饰文化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8 张龙;区域性网络教研平台构建及应用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淑琼;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英语教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朝晖;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文化危机与重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2 乔晓冬;文化与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3 赵剑;;基于网络的“控制—自组织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1期
4 何培忠;地球时代的新的价值论[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9期
5 陈时见,朱利霞;一元与多元:论课程的两难文化选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曾伟;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的理论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7 程晋宽;20世纪中国文化变迁和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8 邴正;教育国际化与后发展国家的文化[J];教学与研究;1997年09期
9 刘旭东;论文化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2期
10 于洪卿;论课程的文化内涵[J];教育评论;199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曹明德;[N];光明日报;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军;杨会萍;;冲突与融合:课程文化在教育变革中破茧成蝶[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4期
2 陆竞文,查啸虎;课程改革中教师适应困难探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10期
3 王平;;课程文化变迁路径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4期
4 张恩德;程朝霞;;物理课程的文化学:缘起、价值与路向[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4期
5 黄东民;王静;赵继忠;;课程改革的层次性分析:文化—制度—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07期
6 陈胜兵;刘鹂;;主体解放追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一种文化诠释[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年09期
7 曹树;;新课改视野下的课程文化观照[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杨庆国;;论课程文化建构的基础[J];企业家天地;2007年08期
9 王崇宝;;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课程文化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16期
10 张新海;王嘉毅;;论课程文化的自组织[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军;梁映;;高职空调工程技术应用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林李云;;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化学教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3 吴慧媛;;《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孟雪征;曹相生;;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5 赵金平;;关于高中阶段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邓晖;郭祥瑞;;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探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7 贺玲芳;;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8 董节英;;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孟黎清;;充分发挥教师在材料力学课程改革中的主动性[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义忠;张克猛;范晓军;;当前理论力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建华;全球课程改革走向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肖斌 天津中学德育处主任 邢成凯 天津中学科研室主任、特级教师 弭金玲;践行综合实践活动 推进课程改革进程[N];中国教师报;2010年
3 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长子门小学校长 李全昌;关于课程改革的十点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4 宋晓梦;一位教师眼中的课程改革[N];光明日报;2004年
5 市教委副主任 黄永刚;深化课程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N];天津教育报;2009年
6 莫荣标 韦纯剑;深化课程改革 传承民族文化[N];贵州民族报;2008年
7 叶小华 城区凤山中学;因应课程改革,,改进作文教学[N];汕尾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炳亭 褚清源;传统课堂的现代救赎[N];中国教师报;2010年
9 王学东;课程改革中的校本课程开发[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清泉;开发区课程改革初见效[N];海峡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珊云;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范兆雄;课程文化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泽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切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蔡其勇;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姜新生;批判与建构:学校课程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朝辉;从管理走向领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迎春;教育习俗视野下对课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忠良;高师物理教育专业《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2年
3 王丽;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与试验修订本(必修)特点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吕杰昕;课程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何笛;音乐新课标的改革与实施[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敏;基础教育中历史双语教学的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思胜;小学课程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瑞花;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分布式教师评价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刘智慧;浅谈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庞静;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83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583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