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育者权威性与道德教育对象的态度改变

发布时间:2018-03-28 18:13

  本文选题:权威性 切入点:道德教育 出处:《学术交流》2010年10期


【摘要】:社会心理学研究证实,传达者权威性在目标靶态度改变中具有"权威效应"和"睡眠者效应"。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者的权威趋于失落,主要表现在:传统权威的颠覆、法定权威的衰微、知识权威的消解、感召权威的缺失。"睡眠者效应"并没有否定"权威效应"的积极功能,因此要促进教育对象正确道德态度的形成、或是错误道德态度的改变,道德教育者必须重构其感召权威和知识权威,其路径在于:提升道德人格,使教育对象产生敬佩感;融注积极情感,使教育对象产生亲切感;注重专业发展,使教育对象产生信赖感。
[Abstract]:Social psychology research confirms that the authoritativeness of the communicator has the " authority effect " and " sleeper effect " in the target target attitude change . The authority of the moral educator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ends to fall ,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 the subversion of traditional authority , the decline of legal authority , the digestion of knowledge authority and the absence of the sense of authority .

【作者单位】: 徐州医学院公共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以态度改变说服模型为分析工具》(09YJC880086)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道德教育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社会心理学研究》(08SJB8800034)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其华;道德权威的变化与学校道德教育的新追求[J];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2 汪金铭;;身教的心理效应[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1年11期

3 王艳玲;;近20年来教师知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3 鲍嵘;论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及其养成——兼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4 吴卫东,彭文波,郑丹丹,陈近;小学教师教学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5 F·迈克尔·康内利,D·琼·柯兰迪宁,何敏芳,王建军;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2期

6 李琼,倪玉菁;从知识观的转型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角色之嬗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张立昌;“教师个人知识”:涵义、特征及其自我更新的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0期

8 姜勇;论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1期

9 石生莉;教师实践知识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0期

10 万文涛;论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J];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邯郸市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课题组;郭庆祥;史裕曙;金琳;史平臣;李晨光;;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系统化对策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1期

2 刘金珠;;青少年感恩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2期

3 孟宪霞;;美国公民教育鉴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1期

4 马跃如;王文胜;;孟子教育思想及其内在逻辑[J];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01期

5 胡剑虹;;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德育范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01期

6 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分层教育三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5期

7 邰玉明;;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初探[J];科技资讯;2010年04期

8 檀传宝;;超越论教育哲学及其建构——20世纪90年代鲁洁教授教育思想的特质[J];教育学报;2010年01期

9 邹婷;;透过《爱弥儿》看卢梭的性教育观[J];中国性科学;2010年02期

10 葛畅;;德育教师人格困境及其成因探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林;;以感恩为例谈我校构建德育创新模式的实践与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2 郭孝龙;;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与对策 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压力及释放建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许宏应;;中师班主任自我心理调节的紧迫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乌林花;;2008年下半年《蒙古族传统民俗与幼儿生活相结合的研究》计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5 曾萍;;浅谈如何解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年

6 孙晓荣;;谈谈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年

7 徐金霞;;教师良好心理品质的塑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C];2010年

8 康传雯;;浅议幼儿英语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9 刘丽;;因材施教与课堂教育公平矛盾吗?[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10 薛红霞;王佳;杨建峰;;班主任素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汉滨区恒口高中 王化锋;德育工作应警钟长鸣[N];安康日报;2010年

2 陆高峰 王玉初 王攀 滨兵;爱国主义教育仅有“拜大年”还不够[N];中国改革报;2010年

3 吴楚;立足未来需要 培养今天的学生[N];天津教育报;2010年

4 杭州采荷第二幼儿园教育集团 金蓉玉 本报记者 胡志民;幼儿道德教育关键在于养成[N];西部法制报;2010年

5 张家川县梁山中学 李升林;如何转变语文教育观念[N];甘肃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文利;让学生每天都有进步[N];鸡西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朱小兵;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N];台州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史建荣 王伟;廉政文化促彬县国税收入快速增长[N];咸阳日报;2010年

9 田国中;奈曼“惠民文化”扮靓百姓生活[N];通辽日报;2010年

10 张明晖;构建更加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N];黄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洋;生命视域下的传统道德与高校德育变革[D];西南大学;2009年

2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于光;德育主体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史宁;复杂思维视野下的高校德育系统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双丽;美是道德善的象征[D];复旦大学;2009年

7 陈艳红;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刍论[D];复旦大学;2009年

8 潘希武;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卢艳红;论关注意义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孔文清;弗洛姆自律道德及其对中国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欣;论非智力因素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2 尹丽娟;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于松;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10年

4 徐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性化初探[D];贵州大学;2010年

5 乐娟;构建我国民办高校德育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杨清;终身教育理念下江西省大学后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张甜;论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趋势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潘月游;论生命价值的道德支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艳梅;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萍;小学生公德意识启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77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677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5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