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鲁洁先生学习道德教育哲学
本文选题:鲁洁 切入点:道德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摘要】:鲁洁先生对当代中国教育学理论,尤其是德育理论有着重大的、特殊的贡献。道德教育哲学是她治教育学的核心和灵魂,以道德之"眼"看教育、思教育是她教育学术思想的明显标识。她建构的是有"人"的和"为人"的德育,是以人的生活为坚实基础的德育。她一直在关注对西方现代化的反思,她不迷信过度物质化、占有式的西方现代化,同时却高度重视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的新发展,敏感于它们区别于近代人本主义的新特征。她完全不满足于传统的道德概念,她试图冲破规范论的道德解释论,冲破知识论的道德解释论,冲破工具论的道德解释论以及现存论的道德解释论。她已相当完整地构筑起道德教育哲学的理论大厦,也相当深刻地回应了中国社会转型中道德教育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祝贺她寿辰的最好方式无疑是激发人们重温她的作品,走进她的学术生活,更深入一些地研究她的思想。
[Abstract]:Mr. Lu Jie has made great and special contribution to contemporary Chinese pedagogy theory, especially moral education theory.The philosophy of moral education is the core and soul of her pedagogy.What she constructs is moral education with "people" and "being human", which is based on human life.She has been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flection on the western modernization. She is not superstitious about the excessive materialization and the possessive western moderniza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sh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modern humanism and is sensitive to their new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modern humanism.She i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oral concept. She tries to break through the moral explanation of normative theory, the moral interpretation theory of knowledge theory, the moral interpretation theory of instrumentalism and the moral interpretation theory of extant theory.She has constructed the theoretical edifice of moral education philosophy quite completely, and has also responded to various practical problems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The best way to congratulate her on her birthday is undoubtedly to inspire people to revisit her work, enter her academic life, and study her ideas more deeply.
【作者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4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鲁洁;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2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3 鲁洁;道德危机:一个现代化的悖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夫伟;“吸引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08期
2 李毅红;充分认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王啸;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道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骆映;体育教学学生主体参与价值略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吕维敏;充分认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李征;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中的成人教育[J];成人教育;2003年Z1期
7 魏书敏,刘君雯;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意义[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石英姿;论道德教育中培养道德智慧的重要性[J];丹东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9 郭志峰;关于德育新模式的再思考[J];东疆学刊;1998年02期
10 冯文全;论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济良;论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姚远峰;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湘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铁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宋金霞;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3 邵玲;研究生学习观的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辛辰;网络德育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宏涛;论网络时代的教师角色[D];河南大学;2001年
6 曹汉斌;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保明;论德育灌输[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小红;“主体教育实验研究”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10 唐爱民;当代中国大学“做人教育”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莉;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1期
2 何中华;回到自身:世纪之交的哲学重建[J];学术月刊;1995年10期
,本文编号:1690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690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