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复杂学习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03-31 21:26

  本文选题:认知负荷 切入点:复杂学习 出处:《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摘要】:目前教学设计开始重点关注真实的学习任务设计,通常这些任务比较复杂,容易使学习者产生较高的认知负荷水平。本文从论述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具体分析在复杂学习中改变认知负荷的各种教学策略以及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可以采用的评价个体认知负荷的方式。
[Abstract]:At present, teaching design has begun to focus on the design of real learning tasks. These tasks are usually more complex and tend to make learners have a higher level of cognitive load.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basic point of view of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loa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hanging cognitive load in complex learning and the ways to evaluate individual cognitive loa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proces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分类号】:G4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锦英;陈毅萍;;认知负荷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2 王玉琴;王咸伟;;媒体组合与学习步调对多媒体学习影响的眼动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3 唐剑岚;周莹;;认知负荷理论及其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万菲;瞿X;;认知负荷理论在E-learning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11期

5 罗群英;陈仕品;张剑平;;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以国家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课程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6 庞维国;;课堂中的创新学习:生成论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李颖慧;司继伟;;认知负荷研究的某些新动向及教学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任金杰;;学习迁移与样例研究的发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郭建鹏;;概念学习理论及其条件述评[J];心理研究;2010年02期

10 陈巧芬;;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林洪新;初一学生数学运算样例中关键步骤的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龚德英;多媒体学习中认知负荷的优化控制[D];西南大学;2009年

3 王立君;概念图在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丁伟;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内部表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唐剑岚;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认知模型及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艳云;不同样例对初中生代数学习中问题解决迁移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9年

2 李剑琴;多媒体外语教学与学习的认知视角[D];山东大学;2008年

3 林明霞;信息不同组合方式的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孔伟;工作记忆、问题表征对小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武春波;样例呈现方式对数学归纳法学习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曾辉;自我解释对数学问题远近迁移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于龙;认知风格、元认知能力与样例类型对样例学习影响的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8 杨眉;论认知负荷理论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吕英;文章结构标记、呈现方式对学生认知负荷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10 罗宇军;优化解析几何概念学习中多元表征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日生,曾晓青,陈美荣;从认知负荷理论看教学设计[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王菊芬;“找规律”教学设计[J];湖南教育;2005年05期

3 张瑞兰;"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J];河北教育;2004年12期

4 庄秀丽;关于“教学设计”的迷思与心得[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11期

5 任季仙 ,刘成生;“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文选版);2005年Z1期

6 潘淑艳;《研究土壤》教学设计与反思[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5年Z1期

7 钟志贤;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8 刘荣;贾静;;认知负荷理论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启示[J];软件导刊;2006年22期

9 刘启平 ,梁素娟;《赠汪伦》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05年13期

10 徐迎;试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利平;;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2 陈红;;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反思[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3 许远理;郭克敏;朱新明;李亦菲;;从认知负荷的角度看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迟欣;张焕香;;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教学设计[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如亚;;“断面图”教学设计[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端海;;浅谈目标教学的教学设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7 杨成;;基于ARCS模式的函授课教学设计实例分析——PN结的形成[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8 邬建忠;;浅谈制图课堂教学设计[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9 岳桦;;教学设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10 田晓燕;;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的教学设计[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辉兵 浙江省温岭市第九中学校长 赵小雅;照抄照搬教学设计上不出好课[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安康学院 李峰;教学设计是成功教学的前提[N];安康日报;2010年

3 陈礼林;走向“X”综合的教学设计[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张树;教学设计的秘密[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任友群;国际教学设计的四个发展趋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李 健;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与生成[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程友;《网页制作》的教学设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8 特级教师 金哲民;教学设计的角度选择[N];东方城乡报;2008年

9 林金炎;教学设计要凸显“生本”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8年

10 昆明市西山区马街中心学校 张建兰;《黄果树瀑布》的教学设计[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兴辉;成人自导学习与支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青;学习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彭兵;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7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刚;任务分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许博;关于高等体育院校球类运动项目教材设计与编写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燕;“语文感悟学习”教学设计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望治国;《交传中的认知负荷超载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鲍同梅;中小学教学设计的问题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中学地理教学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波;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问题辨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沈华锦;大学课程BL教学设计[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钟学红;MiniQuest的教学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碧清;中师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海燕;高等师范院校合唱课教学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光成;反思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92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692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6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