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育学术现代性语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基于《人民教育》、《教育研究》文本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31 20:14

  本文选题:教育学术 切入点:中国传统文化 出处:《教育科学》2010年05期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学术在追求现代性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不同的命运:由被批判、排斥与边缘化,到被重新认识与评价,进而成为教育学术民族化的思想之源,再到创造性的转化为现实教育变革的资源。当代教育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否定",反映了教育学术现代性诉求过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择由"自弃"走向"自尊"、"自信"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的转化是中国教育学术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60 years ago,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modernit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suffered different fates: from being criticized, excluded and marginalized, to being re-recognized and evaluated, and then becoming the source of the thought of 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academic. Then to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into the resources of the realistic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The dialectical neg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academic thought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eflects the demands of the educational academic modernity. The choic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self-abandonment" to "self-esteem", "self-confidenc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achiev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academic.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樊浩;;伦理感、道德感与“实践道德精神”的培育[J];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2 李保强;孔子的“信”伦理思想与当代德育环境建设[J];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3 欧阳玉;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9年09期

4 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观发展脉络探析[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5 檀传宝;论儒家德育思想的三大特色与优势[J];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6 杨启亮;中国传统道德精神与21世纪的学校德育[J];教育研究;199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胜,郑珠仙;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措施探讨[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刘克汉;试析德育工作的误区及解决对策[J];广西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3 李屏;传统文化、国民性及现代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钱伟,阎志英;从“天人合一”观透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5 韦庆华;全球问题与道德教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张敷荣,和学新;试论德育实践的逻辑起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2期

7 刘长城,刘吉林;儒学德性传统与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8 肖正德;;教学的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9 王雪峰;;从大学生犯罪看大学教育的缺失[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1期

10 蔡克;继承传统道德文化 推进大学生道德建设——浅谈儒家道德与大学生道德建设[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发新;;现代学校文化建构刍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韩延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3 杨炎轩;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晓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艳红;东乡族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车丽娜;教师文化的嬗变与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冯永刚;制度架构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静;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施莉明;注重职教特色 构建新时期开放型德育课程体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家普;论义利观的重建与道德教育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邓惠明;“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晓龙;论新时期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在形式上的整合[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赵洁;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格塑造[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萍;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静波;论诚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冯晓华;影响我国数学课程演进文化因素的分析与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全心;教师在学校德育中的理性自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3 邹有华;教学认识论[J];课程.教材.教法;1982年01期

4 陈建华;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芳;;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知识经济;2010年04期

2 高炜;;从不开设语文课说开去——浅谈语文教育之改革[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丁燕红;;教育学视阈中的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象探讨[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晓萍;;德育创新之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6期

5 隋春荣;;媒体类课程教学与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0年04期

6 李永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J];运城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李颖;王东;;论民族音乐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运动;2010年02期

8 赵开;;关于普通高校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9 李海燕;;以文化和历史的观点来评估大学生运动懈怠——积极心理治疗理论的启示[J];运动;2010年01期

10 程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督教文化色彩[J];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荀晓鲲;;墨家思想给当代公共管理创新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山西省太谷中学课题组;;“孔子思想与师资建设”的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3 谈永法;;社会转型期农村小学“孝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4 武志达;郭胜;;让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引领者[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5 武志达;;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6 邵明荣;;中小学校和谐校园建设中,教育工会应有所作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7 李逾凡;;和谐校园 现代教育的新追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8 国庆波;;校园文化建设在“双自主发展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9 若水;;贾树军:企业文化与品牌共生[A];2009第三届中国民用炉具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技术交流会会刊[C];2009年

10 孙大强;;“义-利”描述框架下心理账户中价值观非替代性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全友;让中华文化在异国开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2 记者 杨小玲;陕西学者眼中的“大秦岭”[N];陕西日报;2010年

3 卫先庆;品味儒家文化中的道德修养理论[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4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胡凡;孔子的学习精神与传统耻感文化[N];光明日报;2010年

5 记者 何海铭;两岸联手打造圆梦之旅[N];福州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庆环;文物博物馆和文博旅游“冷门”专业“热”着陆[N];光明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冯新生;动漫之旅,规划更美前景[N];中国旅游报;2010年

8 张永恒 刘仝保;联合国馆的中国元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9 深圳迪桑娜皮具有限公司 配饰设计师 胡林;对中国设计的畅想[N];中国服饰报;2010年

10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张星;关注人性化和谐设计[N];中国服饰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凤;《红楼梦》与“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任媛;中国儒佛道思想在20世纪美国文坛的传播与接受[D];南开大学;2009年

3 侯明;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D];南开大学;2009年

4 郭晓光;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红霞;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年

7 温搏;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东芬;北京奥运会教育价值的开发与实现[D];苏州大学;2009年

9 吴辉;中国纸媒广告中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价值观(1979~2008)[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宜;中国传统题材现代舞服饰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朱珠;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当代礼仪服饰的思考[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3 陶萌萌;北京回族服饰文化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4 李剑华;“天意”品牌风格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5 钟健星;苏轼词隐喻的认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杨凛;论刘德海琵琶曲“宗教篇”的创作特征[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7 包永江;造物的文化与风格—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椅子风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迟梅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9 李文娣;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庆年;知行太极拳的编创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92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692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0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