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通俗图书馆与民国初期社会教育

发布时间:2018-04-04 12:23

  本文选题:通俗图书馆 切入点:民国初期 出处:《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05期


【摘要】:通俗图书馆是民国初期广泛设立的文化教育机构。当时,日本社会教育的影响及国内教育改革、财政状况的现实需要使得通俗图书馆成为国内一种社会教育事业。教育主管部门把通俗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设施进行制度设计,通俗图书馆不仅在教育行政制度上有保障,而且其自身的制度建设也不断完善。针对普通民众的借阅活动集中体现了通俗图书馆的"通俗"特色,这与社会教育的理念与要求正相符合。
[Abstract]:The popular library is a widely established cultural education institution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 At that time , the influence of Japanese social education and the reform of domestic education , the reality of financial situation need to make the popular library become a kind of social education undertaking in China .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designs the popular library as the important facility of the social education . The general library not only has the guarantee in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 but also its own system construction is perfected . The borrowing activities for ordinary people embody the " popular " characteristic of the popular library ,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dea and requirement of social education .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图书馆;
【分类号】:G259.29;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范玉红;;民初教育部倡行图书馆的立场和贡献[J];图书馆;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键;;《皖政辑要》所见安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洪港;;民国初期巡回书库与成人教育探析[J];成人教育;2010年10期

3 张维;;我国社区教育内容的嬗变[J];成人教育;2011年01期

4 肖朗;杨卫明;;中国近代教育学会与教育家群体的教育学术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5 陈福祥;;近代中国“乡村教育运动”及其对现代农村成人教育的启示[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孙广勇;;江苏省教育会的历史演变与作用[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郑周;;近10年关于民国社会教育的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1年04期

8 李琼;;试论五四时期的民间教育社团[J];大理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9 吴洪成;宋云青;;袁世凯与清末民初的教育述论[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刘福森;荆丽丽;;劝学所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晔;;教育近代化的积极推动力——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团体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赵丽华;;上海蒙学公会与《蒙学报》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梁尔铭;黄明喜;;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王雷;;中国教育文物:载体、见证与传承[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王雷;;民国初期社会教育行政制度的确立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方家峰;中国近代高等工业教育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11年

5 赵晓林;中国近代农民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颖;从自在到自觉[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光春;制度生成与实践失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建华;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勃;从“月份牌”广告看民国女性服饰审美意象的构建[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蓝统栋;学习型乡村视野下的职业继续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马云鹏;民国初期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1912-1927)[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金凤;“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路线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梁娜;民国时期电化教育研究(1920-1949年)[D];西南大学;2011年

6 赵卓;中国近代体育制度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杜银蝶;民国时期儿童社会教育初探(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波;晋绥革命根据地社会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俊玺;承递与新变: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察哈尔地区县级政权初探[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张维;我国社区教育内容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哈恩忠;清末创办公共图书馆史料[J];历史档案;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业;;民国初期的兵变与山东社会[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鲜乔蓥;;民国初期的文物保护政策与措施[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张新民;;民国初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专门学校[J];现代大学教育;2008年06期

4 洪港;;民国初期巡回书库与成人教育探析[J];成人教育;2010年10期

5 曹丽;;民国初期社会教育管理制度的确立及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1期

6 刘源泉;;民国初期武昌文华中学的校园文化(1912-1937)[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吴建雍;民国初期北京的社会调查[J];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8 何钟芳;;三副绝对[J];老友;2002年10期

9 吴星云;“到民间去”:民国初期知识分子心路[J];东方论坛;2004年03期

10 辛业;;民初直鲁边界匪患问题论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平;;民国初期滇盐的运销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2 王润泽;;回归本位:民国宗教报纸发展概述[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3 高继宗;;民国初期的3次地震科学调查[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4 王雷;;民国初期社会教育行政制度的确立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郭长海;金菊贞;;南社小说概览[A];纪念南社成立90周年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6 梁洪生;;从“四林外”到大房:鄱阳湖区张氏谱系的建构及其“渔民化”结局——兼论民国地方史料的“有效性”及“短时段”分析问题[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7 勉卫忠;;清末民初西宁回族商业的发展及其城市变迁[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8 王振家;;解读两张清末民初时期的官盐票[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陕西省钱币学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谢志雄;;北宋钱痕议[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东南亚历史货币暨海上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辑[C];1994年

10 李淑,

本文编号:1709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709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1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