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鲁洁教育思想的积极理想主义特质初探

发布时间:2018-04-12 00:34

  本文选题:鲁洁 + 教育思想 ; 参考:《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4期


【摘要】:鲁洁教授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积极理想主义特质。在鲁洁教授看来,教育在本质上就具有理想性。教育在其目的、功能和价值等方面都内在地包含着理想性。教育的理想性实质上也就是人的发展过程的理想性,正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主体特性决定了教育的理想性。这种理想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要以未来的"现实的个人"来超越既成的"现实的个人"。基于这样的认识,鲁洁教授还对那种丧失了理想性的教育和教育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在我们这个时代,鲁洁教授教育思想的积极理想主义特质显现出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Abstract]:Professor Lu Jie's educational thought shows positive idealism in many aspects.In Professor Lu Jie's view, education is idealistic in nature.Education contains ideality in its purpose, function and value.In essence, the ideality of education is the ideality of the process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it is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that determine the ideality of education.This kind of ideal mainly manifests in that education should surpass the existing "realistic individual" with the future "realistic individual".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Professor Lu Jie also made a profound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on the education and pedagogy, which had lost its ideal.In our time, the positive idealism characteristic of Professor Lu Jie's educational thought shows speci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40-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鲁洁;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2 鲁洁;;道德教育的期待:人之自我超越[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3 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教育研究;1998年09期

4 鲁洁;人自己创造自己——试析人的发展与教育[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5 鲁洁;;教育本质试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4年03期

6 鲁洁;;培养有理想的人──世纪之交对德育的一点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02期

7 鲁洁;道德教育:一种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199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守花;学生主体及其发展探析[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王志红,钟玉海;主体性、价值评价及马克思的实践范式转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3 陈勤;论学生主体观的理论依据及实践要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4 程从柱,包诗忠;学生参与管理的主体性教育意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汪明明;丁磊;张新喜;;提升给水排水管网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陈波;;人类教育终生化与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J];爱满天下;2003年02期

7 冯雯;;浅析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历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孙立梅;;谈师范院校学生资料积累技能训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张学中;;中国共产党人学习思想的文化底蕴[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李二英;季伟峰;;试析当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误区与矫正[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刘传德;;夸美纽斯及其《母育学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刘黎明;;试论斯宾塞的兴趣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徐嵘;;夸美纽斯和卢梭“适应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荣艳红;;“按成绩拨款”:1862年英国教育修正法案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周勇;王存宽;;近代科学课程及其开发范式批判[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邹诗鹏;;表达这一个时代的高清海哲学——纪念高清海先生逝世一周年[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崔梅;;儒家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张光国;张善继;;构建学校素质教育机制实验研究[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7 应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视角的成人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薛原;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美国新品格教育对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启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郝彦君;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艳;20世纪90年代国外高校女性教职工状况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顾剑峰;高中数学“导研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蒋连香;关于教育惩戒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8 葛娟;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苏州大学;2010年

9 秦秋萍;“自然发展”视域下的学前美术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怡;论教育惩罚在高校中的合理使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韦政通;;伦理要面对现实生活[J];学术月刊;2006年09期

2 何中华;论作为哲学概念的价值[J];哲学研究;199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楠;崔岩砺;;泰戈尔的教育思想[J];南亚研究;1983年01期

2 沪生;;娗娗小学QR童的自觉}\0律教育[J];四川教育;1958年02期

3 教育系理论组;毛主席的光辉教育思想和伟大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年03期

4 纪川;;试谈孔子的教育思想[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5 古岭新;;试论丘逢甲的教育思想[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6 罗明;;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J];师范教育;1986年10期

7 寇宜春;浅谈对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的认识[J];中国电力教育;1987年Z1期

8 毕诚;;吴廷翰的教育思想[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9 董红;;全面育人必须有正确的教育思想[J];天津教育;1990年02期

10 卞晓,

本文编号:1738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738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1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