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农村区域劳动力素质的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农村教育 + 区域差别 ; 参考:《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摘要】:收入差距与教育不平等密切相关。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四大农村区域文化教育设施拥有程度,劳动力资源、农业从业人员和外出务工者的文化程度,农村外出从业者从事的产业构成和流向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后发现:东部地区受教育年限最长,为8.24年;西部最短,为7.22年;东北比中部仅多0.11年。由此使得农村从业者从事的产业和从业流向有区别,继而获得的劳动收入差别较大。因此,要想从根本上缩小我国四大农村区域居民收入的差距,加快推进建设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进程,就要对农村教育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尤其是加大对西部农村教育的投资。通过加大投资和适当的倾斜政策可以增加农村居民受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进而提高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Abstract]:Income gap is closely related to education inequality.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acilities in the four rural areas of eastern, central, western and northeast China, the level of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acilities, labor resources, agricultural workers and migrant workers,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and direction of industry in rural migrant work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eastern region has the longest years of education (8.24 years), the western region is the shortest (7.22 years), and the Northeast is only 0.11 years more than the central part.As a result, rural practitioners engaged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employment flow, and then the labor income difference.Therefore, if we want to fundamentally narrow the income gap among the residents in the four major rural areas of our country and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well-off and harmonious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we must adopt appropriate preferential policies on rural education an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rural education.In particular, increase investment in western rural education.By increasing investment and appropriate policies, we can increase the opportunities for rural residents to receive education,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survive and develop, and then increase their income and narrow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分类号】:G5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段维龙;李晋;张建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李苏英;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问题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陈强,张凤羽,杨芳;农村学生辍学问题研究[J];兰州学刊;2005年04期
4 叶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村经济;2006年03期
5 罗祖兵;新课改中农村教育边缘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钟植;中国乡镇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连;贫困地区中等教育现代化研究——以苏北地区为中心[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聂建晖;我国农民转业职业培训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李鹏;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代课教师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苏英;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刘金红;从课程角度探讨农村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登辉;维护和实现农民利益的历史必然性和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新;职业教育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耿东梅;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9 徐红;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徐丽;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评论员;;把农村教育转到济和社会发展服 着重为当地经务的轨道上来[J];湖南教育;1988年01期
2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J];安徽教育;2004年01期
3 李建武;农村教育快速发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山西教育;2004年09期
4 李新霞;付婷婷;李健峰;;农村教育:新农村建设的基石[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侯美蓉;;农村教育的奇葩[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1期
6 张复荃;;谈发展我国农村教育的战略和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5年02期
7 魏所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J];教育与经济;1988年01期
8 王希之;农村教育要为本地建设培养人才[J];教育探索;1988年01期
9 吴广志;北京朝阳区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其深化改革的设想[J];教育与经济;1990年01期
10 朱家存;;关于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伟;;加大投人 突出重点 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在省陶研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A];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胡桂生;;试论陶行知的农村教育思想[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3 李龙仲;;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马洪江;陈松;黄辛建;;四川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马尔康县农村教育调查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5 潘琴;;关于贵州农村教育——对贵州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恺;;农村教育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研究[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7 ;加快发展 深化改革 开创我国农村教育工作新局面[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相丽辉;;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中发展农村教育的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9 孙启林;;韩国的农村教育和“新村运动”[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邬志辉;;发展农村教育:经济危机时期的战略选择[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晓莉;农村教育怎样重视都不过分[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赵铮;真心实意地为农村教育出主意想办法[N];中国社会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西艳 李延军;农村教育的尴尬与希望[N];铜川日报;2007年
4 记者 杨展凌;心系农村教育 民盟市委“烛光行动”四进陇脚[N];六盘水日报;2010年
5 朱梦聪 肖敏 通讯员 杨必刚;大力推进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记者 郭炳德;河南落实三件实事支持农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蒋建华;克服农村教育资金短缺与质量低的难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韩松;化解农村教育硬核的关键[N];光明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郭芳全 赵文学;城乡失衡,拉响农村教育警报[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10 李凝;把对农村教育的督导作为重中之重[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立群;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2 吕丽艳;教育卸责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强;理想与现实: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坚;延续的痛苦——身体社会学视域中的农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宗希云;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8 刘惠林;中国农村教育财政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济洲;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嫡;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建议[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2 曾其祥;农村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3 李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胡欣;我国农村教育的个案调查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杜金杰;黑龙江省农村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6 任仕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向锋;我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利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闫慧;山西省吕梁市农村教育与经济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彭燕;三峡重庆库区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53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753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