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及社交状况影响的研究
本文选题:心理健康课程 + 大学生 ; 参考:《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9期
【摘要】:目的:考察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社交回避与苦恼以及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在成都大学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的班级中,按照入组条件选出5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自我概念问卷、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间隔16周的前后测评估。结果:在自我概念方面,学生后测时身体自我、能力自我、个人自我、社会自我、现实自我、心理健康以及自我概念总分的得分较课程开设前显著提高;在社交方面学生后测的社交回避得分、社交焦虑得分及社交苦恼总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及消极应对方式在前后测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对大学生完善自我概念、降低社交苦恼方面具有明显积极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ental health courses on self-concept, 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and cop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Methods: in the class of compulsory course of mental health in Chengdu University, 550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the group, and self-concept questionnaire was used.The 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 and the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16 weeks.Results: the scores of physical self, ability self, individual self, social self, real self, mental health and total score of self-concep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course.The scores of social avoidance, social anxiety and social distres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pre-test,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sitive coping style and negative coping style.Conclusion: the compulsory course of mental health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self-concept and reducing social distress.
【作者单位】: 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思政重点研究课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实证研究”(编号:CJS09-027)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玲,郑雪,苏跃玲;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2 王洪礼;胡寒春;潘运;;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自我概念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荆;大学生心理辅导的构建[J];福州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2 董科伟;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汪红烨,陈昌明,李万兵;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陈洵;论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5期
5 袁玉涛,翟军,赖其均;大学生心理健康观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2年02期
6 刘丽芳;西部部分2001级大学新生心理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4年01期
7 刘海燕,高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张明亮;中等师范学校大专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曹成刚;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J];教育探索;2004年06期
10 陈洪震,张波;石家庄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调查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学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朱泳;大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篮球运动参与程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门学泳;五年制师范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阳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玉柱;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心理教育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杜婷;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叶海英;城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屈正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叶宋忠;福州市大学生篮球运动参与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乔建业;边防蒙古族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新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夏纪林;浅谈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课程的问题与对策[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陈嵘,秦竹,楚更五,赵宗翼,张丽,雷玲,许秀峰;人际交往训练降低医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的实验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6期
4 王丽敏,王琪,王燕,赵振军;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5 甘冠宏;对职校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5年09期
6 董晓星,陈家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6期
7 王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前沿;1995年05期
8 唐华生;叶怀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策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曹成刚;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J];教育探索;2004年06期
10 陈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元主体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8期
2 李良荣;;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心理分析及防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2期
3 阿荣;;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取向[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4 朱金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3期
5 沈贵鹏;王莉洁;;大学生异性交往障碍及其辅导[J];中国轻工教育;2010年01期
6 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吕新艳;;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邓立;;对提高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思考[J];才智;2010年04期
9 周青;韩雯琛;;心理弹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J];华章;2010年03期
10 王建新;;试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自我成长[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熙;刘愫;汤沛;;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生活习惯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黄丽娜;赵德军;;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综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俞少华;张亚林;;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张宏如;陈锡林;;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探索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张翔;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宋彩玲;;尝试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郑晓边;李晓风;;大学心理辅导的整合与困境——大陆与香港两位学者深入访谈资料节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牟维莲;王立冬;;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韩丽霞;常利国;毕京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林增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结构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维欣;大学生心理健康一道待解之题[N];文汇报;2010年
2 记者 李卫华 通讯员 唐田;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在豫召开[N];河南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牛敏 杨旭春;生命教育:让青春像花儿一样绽放[N];延安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伦娥;怎样让年轻的心不再受伤[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刘蔚玲 《健康之友》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须加强[N];经济信息时报;2010年
6 记者 毕玉才 特约记者 刘勇;优秀师资进入辅导员队伍[N];光明日报;2010年
7 记者 一兵 通讯员 涂侃锋 黄敏;阳光润心田[N];孝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贺锴;心理危机困扰年轻一族[N];山西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周保东;贫困大学生急需心理解困[N];徐州日报;2009年
10 ;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晓艳;野外生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效果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09年
2 杨宇孛;重庆教育学院大三、大四学生就业焦虑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滕易伊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燕霞;萨提亚治疗模式在改善大学生自尊和人际关系中的应用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文澎;高校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徐俊;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杨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8 章明明;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应激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明睿;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态下的行为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朱泳;大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篮球运动参与程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53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75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