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德教育的窘境与突围
本文选题:道德教育 + 生活德育 ; 参考:《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4期
【摘要】:受传统的知性德育观和容器式教育方式的影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在内容上缺少道德主体生活的基础,在方法上缺少与道德主体的体验对话。这使学校德育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日益陷入窘境。建构回归生活的德育,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践行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激发学生的道德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对话,是学校道德教育要完成理论重构的强力搏动,是学科重新定位、以期突围的自律自觉。
[Abstract]: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intellectual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container way of education, our school moral education lacks the basis of the life of the moral subject in content and the experience dialogue with the moral subject in the method.This causes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o become a mere formality, the effect is not good, and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getting into a dilemma day by day.Construct moral education to return to life, stimulate students' moral needs, promote students' moral internalization, practice Socrates' education, stimulate students' moral experience, and promote students' moral dialogue.It is the strong pulsation of theoretical reconstruction in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reorientation of discipline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self-disciplin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1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岳伟;;论关注学生快乐体验的大学课堂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杨勇;;教育:成为你自己——人与教育关系的哲学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李祖平;程东旺;;基于交互主体性理论的大学德育生活化路径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张启树;王爱菊;;体验·表达·理解:狄尔泰精神科学教育观述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曹长德;;论教学模式的类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惠庭;;论医患和谐需要双向道德规范——兼论双向伦理规范研究的迫切性[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三)[C];2007年
2 刘惊铎;;道德体验:深入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9 何兵;;人文关怀中情感思维的价值审视[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晟利;;再谈以人为本的教育[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蒋翠婷;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周孟杰;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有效途径[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青利;;建构生活德育的育德模式——读《德化的生活》[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24期
2 吴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道德教育[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5期
3 张美弟;章玲英;;生活德育——走向实践生活的道德教育理念[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3期
4 解筱杉,于红艳;生活德育: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雅言;;儿童生活德育小思[J];少年儿童研究;2009年24期
6 冯文全;;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7 林宁;;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的转化[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梁钊华;以生活为基点的德育解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12期
9 马凤龙;张丽娟;;实施生活德育的原则和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年02期
10 杨永政;;中小学德育实效性探析[J];成功(教育);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云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五大误区[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赵玉桂;;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 崔梅;;儒家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廖永德;;“三结合”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刘翠英;;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心理与道德教育影响浅析[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徐晓清;;道德教育一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再度引起重视的问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闻素霞;乔亲才;;耻感对道德自我发展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葛振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辩证思考[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洪燕;;论羞耻感产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对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京利;加强道德教育 促进新农村建设[N];联合日报;2006年
2 何向东;13名少女被摧残 引发道德教育困惑[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于正江邋张晓义;要坚持不懈开展道德教育[N];承德日报;2007年
4 何树彬;在对话与沟通中成长[N];文汇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王有佳;“五德教育”聚人心[N];人民日报;2006年
6 张瑞;让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并行[N];人民日报;2010年
7 中国山东省委高校工委 田建国;新世纪学校德育的新课题[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刘宇男;盐亭瓜农受损事件水落石出[N];四川日报;2005年
9 王立斌;优秀儿童文艺作品对道德教育的作用[N];中国文化报;2004年
10 张登贤;成年人是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N];西安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董海霞;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严从根;在正当与有效之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建国;教化与超越: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丹妮;生活德育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卢跃青;道德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对立与合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佳莹;生活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邵广侠;回归生活:道德教育的复兴之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蒋恩世;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兰小凯;中美高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7 韩月秋;论儒家文化中的道德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田军;高中世界文化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萍;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洪高;关怀学派道德教育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71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77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