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义问题在教育中的遮蔽
本文选题:意义教育 + 学生 ; 参考:《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摘要】:正意义教育是道德教育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但是,在意义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灌输"倾向。在实践过程中,教育者认为给予学生一个确定的意义内容,就可以达成意义教育之目的。但是,在学生的个体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简单给予或者灌输某个意义内容是无法得到学生认同的。因为真正的意义教育并非灌输,它的价值体现在引导上,即引
[Abstract]:Positive educ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content in moral education. However, there is a deep-rooted tendency of inculc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meaning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educators believe that giving students a definite meaning content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eaning education. However, at a time when students'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is increasing, it is impossible for them to give or inculcate a certain meaning. Because the true meaning of education is not indoctrination, its value is reflected in the guidance, I. 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3 唐涛;论荒诞的意义——对加谬《西绪福斯神话》的一种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邵燕楠;教育的人类学视角[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任建东;道德重建的主体之维[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侯晶晶;论析美国关怀教育视野下的社群主义、品格教育与自由主义[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唐爱民;终身德育:一种教育哲学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5年01期
8 孙彩平;市场经济文化的矛盾与心理教育的文化功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班华;;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和谐发展[J];中国德育;2006年05期
10 王伊洛,张金岭;关于游的后现代话语[J];东岳论丛;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龙扬志;;诗歌的“去编审”时代[A];现当代诗歌:中韩学者对话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郭虹;中国动画传播状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红;民办回族幼儿园教师成长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岳慧兰;幼儿创造力认识与培养的调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于凤银;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4 汪昌华;班级学生社会分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5 蔡俊;综合科学课程的学生学业评定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丽;论教师的实践智慧及其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秀玲;论教学中的动态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柳德玉;论教师经历与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晓琴;论创造力的可教育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敏;;对学生生存教育的重新认识——基于生存论哲学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2 吴新红;舒羽;;智慧谈话打开学生心扉[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年08期
3 石红;;以爱触动学生的心[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4 ;可悲的惊奇[J];基础教育;2006年10期
5 周朝英;;学会赞美[J];文学教育(下);2011年07期
6 李谷知;;教师应怎样做学生的良师益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7期
7 ;《教育缺点》[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7期
8 李芳;;“课前交流”益处多多[J];基础教育;2006年07期
9 于永正;;此时无声胜有声[J];基础教育;2007年05期
10 郭庆娟;;新课程下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淑兰;;改变评价方法,消除学生自卑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罗晓燕;周福轩;;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是教育成功的前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费玉娥;唐建良;李婷;王莲娥;;不同阶段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比较分析[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谭小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浅析[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苏家文;沈新宇;赵少雄;;高校体育生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水平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卢家楣;樊琪;袁军;卢盛华;贺雯;刘伟;;对学生情感分类及其评价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邹颖佳;胡竹菁;;重点与普通中学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罗晓燕;周福轩;;开设心理教育课程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杨敏毅;;“心灵家园”网上自主辅导模式的建构及应用报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李国华;柳宝祥;李艳祥;邢淑芳;王玉霞;寇双;;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林大安市一中 宋伟民;怎样让学生静下来[N];中国体育报;2001年
2 陈鲁峰;还学生“明明白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郭登高;以理以德待学生[N];重庆日报;2000年
4 乔聚馥;学生该“-”教师要“+”[N];中国信息报;2000年
5 海南琼台师范学校 梁坚;音乐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王健;把属于学生的东西还给学生[N];光明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曹静;切莫“心罚”学生[N];解放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田慕青;培养健康的学生[N];中国体育报;2001年
9 四川 郑世红;教师切莫“心罚”学生[N];大众卫生报;2000年
10 马德里中文学校教师 黄小捷;我和我的学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喜凤;论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智力活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滕玉英;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岳丽娜;Web2.0代表性软件支持下的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付全新;论影响学生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及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勇;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齐慧甫;占有与存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黄育芳;清末广雅书院变迁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贺晓立;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师生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董建民;苏联合作教育学与美国合作学习理论合作理念的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建国;网络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95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79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