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学校德育政策的视界转换
本文选题:改革开放 + 德育功能 ; 参考:《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03期
【摘要】:在走向政策研究的背景下,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文本进行梳理与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人的发展角度更好地理解德育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在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下,还能够启发我们建构新的德育政策观,强调德育功能的全面合理发挥,从而使德育的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有效实现,并关注德育个体性功能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与价值。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licy research,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text of moral education polic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can not only help us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bet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development, but also, more importantly, Under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returning to the world of life, it can also enlighten us to construct a new view of moral education policy, emphasize the comprehensive and reasonable exertion of 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so that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unctions of moral education can be realized effectively. And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moral education individual function to the student growth significance and the value.
【作者单位】: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十五”规划(教育类)国家青年基金课题(CEA050039)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杨炎轩;;研究中心课题的转移: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过程研究——以人大复印资料《G1教育学》(1981~2005)为研究样本[J];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3 高伟;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的再追问[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6期
4 王晓丽;近十五年关于“生活世界”问题的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嘉幸;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J];中国音乐;2004年04期
2 段晓明,陈荟;走向生活体验——教育研究中的叙事研究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4期
3 周鸣鸣;论审美化德育模式的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4 刘海春;论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内容的创新[J];高教探索;2004年01期
5 朱家安;;发挥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J];甘肃理论学刊;2002年01期
7 王青原;生活化校园:德育回归生活的一种可能[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11期
8 鲁艳;小论德育中道德两难问题的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9 高良;个性化:面向新时期的德育理念[J];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Z1期
10 柯淑珍;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琼;“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4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保明;论德育灌输[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梁茵;德育中“人”的迷失与回归[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卢艳红;多元化社会生活中学校德育问题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蒋汉耘;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坚;论个性化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傅红;新世纪高校素质教育以德为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邓惠明;“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陈晓龙;论新时期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在形式上的整合[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海涛;科尔伯格道德观初探及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慧敏;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立生,王艳华;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雷鸣;回到生活世界,回到人本身——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基本方向[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3 陈秋红;重归故里——试论现代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J];教育导刊;2002年Z1期
4 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5 谭斌;论教育学中关于“生活世界”的话语[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孙伟霞;生活世界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12期
7 衣俊卿;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8 孙正聿;寻找“意义”:哲学的生活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9 尹树广;生活世界的现实及其价值维度[J];哲学研究;2003年01期
10 操太圣;;在实践场域中发现学校变革能力[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8期
,本文编号:1800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800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