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视野下对教育公平理念的思考
本文选题:教育公平 + 信息社会 ; 参考:《学术交流》2010年01期
【摘要】:教育公平是教育中的瓶颈问题,信息社会的发展为教育公平理念的重新解构提供了外部环境。纵观当今信息社会,技术的发展、理念的变革、新教育模式的产生等都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可能的条件。然而,公平是相对的概念,它并不会在某段时间内达到最后的实现。基于信息社会实现教育公平存在着数字鸿沟加深、教育与技术不能有效整合、"孤岛效应"浪费资源以及信息伦理缺失等潜在问题,国家应实施宏观调控,协调地区之间教育信息化,完善信息网络行为的法规建设;学校应致力开发教育资源,自主创办特色文化与品牌,并赢得企业的支持。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provide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educational fairness concept. In today's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change of ideas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educational model have provided the possible conditions for educational fairness. However, fairness is a relative concept, it will not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n view of the potential problems such as the deepening of the digital divide, the failure of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the waste of resources and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ethic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state should carry out macro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he school should devote itself to develop educational resources, establish characteristic culture and brand independently, and win the support of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系;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瑞勇,刘洪翔;义务教育与教育公平新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晶晶;网络传媒——公共领域再次转型的契机[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2 姚芳;我国构建电子政府的现状与完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齐东旭;数学与计算机艺术[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史鼎新,何明升;网民在线活动研究述论[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5 田皓;当代文学媒体化生存论略[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6 曹海峰;曹亚峰;;试论小众传播与新媒介文化[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7 杨爱华;网络传媒的社会功能及风险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郑少艾;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适应数字化的社会[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9 姜素兰,张文杰;网络发展对社会心理的负面影响[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张义兵;解构与整合:网络发展对制度化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宝军;电子文献研究[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1年
2 李祖明;互联网上的版权保护与限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张利;基于计划、控制实施的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研究与实践[D];重庆大学;2003年
5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杨仁厚;信息化发展效应的哲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孔伟;信息技术视域中的社会生产方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刘丹鹤;赛博空间与网际互动——从网络技术到人的生活世界[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姚友胜;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再祥;知识经济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赵雪艳;论商业银行开展网上银行业务[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余洪明;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障碍及对策研究——从美国“新经济”谈起[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王宁;因特网上版保护问题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5 魏小兵;网上公关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魏革川;中印软件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王景强;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华;网络文学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涛;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初探[D];重庆大学;2001年
10 陈昕;论中国多媒体艺术光盘的艺术特性[D];厦门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阮艺华,唐斌;教育公平新解[J];教学与管理;1999年09期
2 杨帆;教育公平的理念及其实现[J];教育与经济;1999年03期
3 郭元祥;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4 郑晓鸿;教育公平界定[J];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5 林杰;析收入分配不平等对教育公平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祖兵;;由“标准化”到“个性化”:信息社会中的教学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2 付希;;关于建立个性化信息库的构想[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3 邵兰荣;张常磊;;信息技术下的物理教学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2期
4 李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育[J];学周刊;2011年26期
5 李跟升;;简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类型[J];学周刊;2011年18期
6 顾伟;;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9期
7 叶爱珍;;有效教学的催化剂——师生合作思维[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8 章建琴;;用爱编织的金桥——略谈使用《家校联系本》之作用[J];新课程(中);2011年06期
9 慈黎利;;充实信息文化教育不妨从“价值观”论起[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10 卞康斌;;巧用信息技术 优化品德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宗伟;;共生的教育环境——信息社会中学校教育技术的运用策略[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赵文明;;网络时代与教师角色转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3 廖显颍;;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与时代俱进,与“课程”同行[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建玉;;面向21世纪:迎接信息教育挑战[A];高校信息理论研究[C];1997年
5 杨建芬;;网络教育育人的探索与实践[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6 刘万军;;21世纪的现代教育技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郑松青;;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杨宗凯;;信息技术需要制度的支持[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9 刘巧利;;欧盟学校教育质量指标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唐智松;;论面向21世纪的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明远;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建议[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 刘美凤;让我们的教育方式与信息社会相协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微;信息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屈芳 冯芸;别让这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N];河南日报;2010年
5 胡少云;学校封堵教师上网折射出的是什么[N];中国教师报;2006年
6 孙新尧 刘小建;浅谈测绘科普的重要作用[N];伊犁日报(汉);2006年
7 通讯员 杨镇全 记者 刘洪浩;为了百年大计[N];恩施日报;2010年
8 张杨 张立彬;做完整的信息社会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上海同济大学 齐从谦;E-Learning: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解艳华;格局之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彦尊;信息社会视阈中的学校信息伦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畅;论知识本位教育面临挑战以及我们的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施勇;论信息化社会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易晖;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志刚;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兵;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及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永清;基于网站建设的高中学生综合信息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国红;加强信息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瑜;信息社会教师角色定位与构建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9 周海燕;宜春市城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郝亚敏;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79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879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