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农村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7 23:26

  本文选题:问题行为 + 自尊 ; 参考:《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6期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CT)、自尊调查表(SE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及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363名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农村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全量表的检出率为6.3%,男生问题行为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49,P0.05);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492)、师生关系(OR=1.624)、自尊(OR=0.867)、个性4个维度(OR=1.055,0.976,1.030,0.975)与农村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关。结论农村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树立良好的个性及自尊,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roblem behavior. Methods 2363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were investigated by PPCT,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and self-designed general situation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whole scale of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roblem behavior was 6.3. The rate of boys' problem behavio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蠂 ~ 2 / 10.449 / 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blem behavior showed that: sex was 0.492,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was 1.624, self-esteem was 0.867, personality was 1.05550.9761.0300.975), 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problem behavior in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roblem behavior i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stablish good personality and self-esteem,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roblem behavior.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安徽省长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金】:教育部2008年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生物类)(200803660007) 安徽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90413131)
【分类号】:B844.2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文进;大学生双性化人格、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桂香;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及其心理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2 周路平;问题行为早期发现量表在初中生中的应用[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王丽敏,陈晓慧,刘金芝,刘爱书,宋国力,吕杰,杨硕,赵清侠;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因素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4 张天亮,翟静,刘金同,陈修哲,王为强,韩炜;初中生心理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3年02期

5 盛永慧,袁家璐,翟静,贾杰芳;违法犯罪少年与正常少年个性特征差异及其家庭社会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0期

6 张晋,魏嗣琼,张建新,宋晓进,卢红艳;农村中学生问题行为倾向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3年02期

7 徐萍,吴明霞,霍金芝,段蓉芳;青少年早期问题行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中国校医;2000年04期

8 田旭;大学生神经症患者个性与应付方式探讨[J];中国校医;2002年06期

9 李祚山;转型期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10 史慧静,王震维,王文英,安爱华,陈毅琼;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9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峥峥;倪纪;史德胜;;农村中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张国礼;董奇;;问题行为综合理论模型及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3 孟四清;;中学生问题行为量表的理论构建与编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陆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成长的影响[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6期

5 孙晓玲;吴明证;;大学生自尊、拒绝敏感性、人际信任与社会焦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6 王磊;郑雪;;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7 韩利萍;丁凌云;;自尊、归因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9期

8 梁鑫;;自尊的结构、功能、测量及其相关研究[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丁凤琴;王勇慧;王振宏;;国防大学生文化取向、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10 喻承甫;张卫;曾毅茵;叶婷;李月明;王姝君;;青少年感恩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学校联结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微微;苏虹;王忱成;单晓伟;韩琴;徐志伟;伍佳玲;;初中生早期问题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2 品格研究协作组;;学生的问题行为与品格形成[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3 余小倩;;父母监控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但菲;王红艳;;幼儿问题行为的分析与矫治—心理学视野下的剖析[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富才;;大学生的问题行为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莉;邹泓;;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网络成瘾与日常问题行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叶桂青;;青春期前少年问题行为及团体箱庭干预[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张海霞;谷传华;;大学生宽恕倾向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岳盈盈;寇_g;;初中生自尊与攻击行为关系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吕娜;;大学生的自尊与心理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闻佳;打败“拖延症”,你有高招吗[N];文汇报;2010年

2 北京师范大学馨情心理咨询室 张红梅;自尊与自卑的失衡[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记者:苗家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N];光明日报;2004年

4 浙江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陈远岭;青少年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N];健康报;2000年

5 史力 作者单位:台安县人民检察院;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N];鞍山日报 ;2006年

6 晓晓;培养自尊自信须有“度”[N];大众科技报;2001年

7 杨娟;重庆27%小学生存心理行为问题[N];中国妇女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黄 丹;警惕儿童心理异常的蛛丝马迹[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赵绍华;哪些孩子需要心理医生?[N];健康时报;2003年

10 郭亮 宋金萍;关注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刻不容缓[N];新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琴;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丛晓波;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丽娴;妒忌的内隐特性:理论与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何洁;婴儿生气情绪及其对行为发展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9年

7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向秀英;中小学学生心理虐待及受虐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爱红;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伍佳玲;安徽省某农村地区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程鑫;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叶桂青;青春期前少年问题行为及箱庭干预[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5 常微微;安徽省某地区中学生早期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6 史方方;初中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及其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建英;初中生道德脱离的特点及其与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文婧;幼儿问题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梅;初中生的发展资源与学业适应及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静鑫;4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教养方式对其8岁问题行为的预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44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944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0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