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田野工作与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8 06:25

  本文选题:教育人类学 + 田野工作 ; 参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摘要】:教育人类学在国外已有长足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己走完学科萌芽阶段,正由非学术化阶段开始步入学术化阶段。中国"书斋式"教育研究存在诸多弊端,而人类学注重实证,强调"参与观察"的田野工作恰恰对医治这些通病起到建设性的"文化治疗"的作用。人类学田野工作对教育研究的启示有三:扩大教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充实教育研究的方法及视角和丰富教育研究的解释意义。
[Abstract]: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foreign countries. In our country,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has completed its infancy stage and is stepping into the academic stage from the non-academic stage. There are many disadvantages in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of "study style" in China, while anthropology pays attention to empirical evidence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field work of "participating in observation" plays a constructive "cultural treatme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se common diseases. There are three enlightenments of anthropological field work on educational research: expanding the object and scop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enriching the methods and perspective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nriching the explanatory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滕星 ,杨红;西方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的本土化阐释——山区拉祜族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滕星,巴战龙;从书斋到田野——谈教育研究的人类学范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滕星;;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兼谈与教育社会学的比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守勇;;民族学应用的新模式——文化策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人类学视野中的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3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万代吉;;人类学研究方法在艺术研究中的运用——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加热村觉木龙藏戏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汤夺先;;略论学科意义上的生态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高琪;;生态人类学学科研究综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祁晓霜;;人类学与教育学的结合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8 陈永刚;;古代会盟中的仪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以唐蕃间会盟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9 侯晨业;;贾樟柯电影的人类学色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10 卢保娣;浅析《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定贵;;从“言旨话”观屯堡人的历史记忆[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秦莹;;南涧彝族“跳菜”礼仪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3 舒丽丽;;对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茶腊村多元宗教文化的田野考察[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张跃;代世萤;;《司岗里》传说与佤族婚姻家庭形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5 刘雯婷;;傈僳族艺术形态:基督教的渗透与佛教的融入[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6 李诠林;;台湾原住民作家的现代诗写作智慧[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罗大中;朱建平;;医家传记研究中引入影视人类学方法的前景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8 尉富国;;西部大开发与右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乌磊;;异质草原文化的定位与旅游开发[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姚继德;;回族学学科体系刍论[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3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4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5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7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8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姜南;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晖阳;黎族婚俗视野下的法律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明;山东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婧;保定老调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美术;生计转型视角下的蓝靛瑶传统纺织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贫;那卡壮族“戒邦”仪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晓艳;旅游开发与村庄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谢秋慧;仫佬族家庭中的妇女权利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兰春;南丹白裤瑶拉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巴战龙;教育学的尴尬[J];读书;2003年10期

2 钱民辉;范式与教育变迁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02期

3 李雁冰;试论三种教育研究范式及其转换背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4 王兆t,

本文编号:1945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945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0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