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视阈中的学生主体性问题论析
本文选题:教育改革 + 素质教育 ; 参考:《中州学刊》2010年03期
【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是我国教育改革核心目标之一。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主动建构自身的行为,它通过知识对学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同时具有规训奴役和启蒙超越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实质上正是这两种作用相互博弈、相互斗争、此消彼长的过程。通过对人的主体性生成理论、教育对学生主体性的影响、教育活动中学生主体性制约因素、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策略与途径几个维度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是建立在教育自立、教师自主和学生自由基础上的主体性不断发展的过程。
[Abstract]: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subjectivity is one of the core goals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China. As a kind of social activity, education is the initiative of human beings to construct their own behavior. It exert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rough knowledge, and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discipline, enslavement and enlightenment to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In essence,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se two roles play a game and struggle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human subjectivity,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on students' subjectivity,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the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subjectivity, It can be revealed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i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ubjectivity based on educational independence, teachers' autonomy and students' freedom.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河南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
【分类号】:G45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英;论我国的网络教育与教育平等[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杨慷慨,黄本英;透视新课改中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与面临的挑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王敏;面向生活世界的实践教学论:教学论的新方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4 李定仁,罗儒国;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生成机制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4期
5 王全林;教师究竟是谁?[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6 牟连佳;李丕贤;梁皎;;大学计算机创新教育及其创新教学研究[J];高教论坛;2006年04期
7 彭未名;大学德育:在文化动力中生成[J];高教探索;2005年05期
8 李茂森;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巴战龙;简论人类学视野中的教育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郭晓明;知识的意义性与“知识获得”的新标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3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邵燕楠;走向“情境”与“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全华;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海蓉;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思考[D];武汉大学;2005年
2 袁芳;高中生数学理解困难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3 邱硕立;论“科学—人文”整合体育观[D];四川大学;2001年
4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荣伟;中国教育民主化:理念、背景与思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阳春;论教育理论研究思维方式的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红艳;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的角色转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孙洪清;知识观的转变与教育理念的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段兆兵;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荣华;;勤工俭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周刊;2011年19期
2 马立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路径选择[J];才智;2011年18期
3 潘璐璐;;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0期
4 ;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我忧心忡忡……[J];基础教育;2007年03期
5 王英丽;;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J];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6 彭佳景;;练就善抓“牛鼻子”的本领[J];湖南教育(下);2011年08期
7 栾宏;;现实教育中的困惑: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8 周华娟;陈远春;;试论素质教育下的惩戒策略[J];考试周刊;2011年55期
9 任倩;;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10 李鹏程;;变味的“素质教育”[J];中小学德育;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宽明;刘静;;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高兵;;人本主义教育与我国素质教育对比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3 魏高林;;对国家教育现状的意见、建议和畅想[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笃武;;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 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发展[A];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胜利——纪念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论文集[C];2001年
5 谭红文;张海燕;符宝敏;;目标教学法与素质教育[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6 郭永江;;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素质教育效能[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7 李培军;;改革教学方法 抓好素质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8 韩柏春;李伟达;何东;;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孙盘龙;王桂君;贾桂芝;锁向花;;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10 马淑红;;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几点思考[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晓华;为素质教育辩护[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本报评论员 周飙;素质教育还须治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淼;教育改革要敢于解放思想触及深层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翟帆;瞄准“两个不适应”谋划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扬州市教育局局长 余如进;也谈素质教育[N];扬州日报;2006年
6 记者 叶玉跃 王婷;教育改革新起跑[N];浙江日报;2010年
7 龚正刚 陈振念;素质教育的“平凉模式”[N];甘肃日报;2011年
8 周绍禄;素质教育,要牢牢把握的战略主题[N];天津教育报;2010年
9 谢光飞;人大代表呼吁加大教育改革 “救救孩子”[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蒋延玉 任松筠 李月宁;教改,关键要改革高考“指挥棒”[N];新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勇;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李曙婷;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3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世清;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朱丽;教育改革代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7 康永久;知识输入还是制度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9 李海云;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过广宇;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个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幼儿园建筑空间布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陶克祥;陶行知健康教育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和亭;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瑞庆;章太炎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陆婷;论教育学话语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9年
6 于希山;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成增;张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胡金荣;政策网络视野下的中国素质教育政策过程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9 秦臻;比较视阈中的我国教育公平制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贺娟;邓小平教育公平思想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16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016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