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何以走向公共领域
本文选题:教育研究 + 公共领域 ; 参考:《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6期
【摘要】:公共领域是公众对公共问题进行公开、理性、自由言论的活动空间,教育问题呈现出公共性品质彰显其与公共领域的密切关系。专业化时代教育研究者对专业性的过度追求导致教育研究对公共领域的疏离,而教育研究与公共领域的不可分割性要求今天的教育研究者关注更多公共问题,在专业探索的同时拥有公共关怀。
[Abstract]:The public sphere is the activity space for the public to make public, rational and free speech. The public quality of education shows it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ublic domain. The excessive pursuit of professionalism by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in specialized times leads to the alienatio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from the public sphere, and the indivisibility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ublic domain requires that today's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public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of professional exploration with public concern.
【作者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40-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兆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宋贻强,杜月秋;司法职业共同体界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管在高;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中介组织概念之辨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彭晶晶;网络传媒——公共领域再次转型的契机[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5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马凌;伟大的中庸:重新认识约翰·密尔的新闻思想[J];北方论丛;2003年03期
7 王婷;社会公正和新型公共领域的建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8 朱林,朱进;知识的道德与知识分子的职业虔敬[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陈超,顾淑霞;研究生培养中学术门户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10 生兆欣;;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刘晓慰;;谁的声音更响亮?——析经济权力旨趣规范下的大众传媒[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3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孙五三;;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社会运作机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臧海群;张国良;;受众研究跨学科的性质与方法——兼论建立跨学科研究的受众学[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曹晋;;中国大陆另类媒介的生产:以《朋友通信》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郭权;;潜舆论外显化的限制——对舆论传播现象的反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叶慧珏;;新闻点评的异化:大众传媒和专家学者的相互介入及其方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10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6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小隆;公益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健;康德的启蒙思想及其对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海夫;《论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思想及意义》[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束顺民;论转轨时期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重塑[D];厦门大学;2001年
6 赵文;从总体性思辨到症状阅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世界;当代中国村级治理变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凌霄;第三法域诉讼问题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真;《日本的师资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1983年04期
2 托马斯.阿.龙勃格 ,卫纯;美国课程问题的讨论对研究教和学的意义(上)[J];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4期
3 宁之;;国际广播电视教育研究与评价会议[J];现代远距离教育;1985年06期
4 龙赞;;课堂提问中的时间技巧[J];湖南教育;1988年07期
5 ;美国教育研究会概况[J];教育发展研究;1988年02期
6 本德;井力;;整体和局部:继续对话[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8年06期
7 落合惠美子 ;邹鸣;;“现代家庭”的诞生与死亡[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8年10期
8 威廉·E·勒奇坦伯格 ,廉洁;政治史的适当位置:论政府在美国的重要作用[J];九江师专学报;1989年01期
9 伯纳德·科纽 ,傅敏;关于教师培训的一些评论和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1989年10期
10 李军;外在性理论与实践[J];天津社会科学;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立辉;;论公共管理的基本范畴与功能目标[A];公共管理研究(1)“公共管理研究与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孟庆琳;;中国的选择:生产力发展的绿色道路[A];透过互联经济体系创造财富——第12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北京阶段会议文集[C];2001年
3 杜兴强;;会计信息产权的逻辑基础及其界定[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何志武;;诚信社会中政府的角色[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雷光勇;;注册会计师资格确认保持的经济学逻辑[A];会计理论研究——湖北省会计学会1996—2002年优秀会计论文集[C];2002年
6 孙清华;;从语言到影像——DV影像的传播意义分析[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许纪霖;;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原初形态及其演变[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徐松如;潘同;徐宁;;关于国家、地方、民众相互关系的理论与研究状况的概述[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社宁;;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财政审计范围的调整[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解放思想论坛文集[C];2003年
10 谢慧;;张元济与《东方杂志》[A];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民意调查所 张锴;暴力离你有多远[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叶紫;互联网与文化传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人类基因组序列是全人类共同财富[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黄列;让人权承认妇女[N];中国妇女报;2001年
5 沈睿;女人对男人是自然对文化吗?[N];中国妇女报;2001年
6 顾明远;专家型决策的新范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湖南师范大学 王明杰;经济全球化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N];中国人事报;2001年
8 顾明远;专家型教育决策的新范式[N];人民日报;2001年
9 沈荣华;加快行政改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陈娟;哈贝马斯与现代性理论[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长见;中国农业项目监测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2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杨小勇;企业转制前后的国有资本流失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刘晓红;大众传播与人类社会——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诠释[D];复旦大学;2003年
5 商娜红;守护社会良知[D];复旦大学;2003年
6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艳霞;福利国家的政治学分析——以公民资格为视角[D];吉林大学;2004年
8 潘非欧;思与公共领域的重建[D];复旦大学;2004年
9 邹珊珊;超越与限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梅;教育研究道德规范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蓓;教育研究科学化的理性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柳国辉;关于教育管理质量观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徐冰鸥;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实践知识的叙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赵得功;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的涵意[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6 高艳琳;英语阅读元认知及其训练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白晓刚;公共空间壁画功能及材料表现[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8 庄渝霞;当代中国女性从属地位的根源和出路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勤丰;构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袁智慧;我国社会转型对教育研究主题变迁影响之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93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09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