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四因说”技术制作思想对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启示
本文选题:亚里士多德 + “四因说” ; 参考:《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摘要】: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是面向教育需要的特殊技术制作活动,不仅仅应从技术实践角度分析如何实施,更应从技术哲学层面阐释其本质内涵。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总结万物本原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因说"技术制作思想,认为技术制品的形成有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四因说"阐释了技术制作是材料、形式、动力和目的等要素紧密相联的过程,对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有着重要启示。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a special technology production activity facing the educational needs. It should not only analyze how to implement from the angle of technical practice, but also explain its essential connot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technology philosophy. Th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Aristotle,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theory of the origin of all things, put forward the "four-cause theory" thought of 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which hold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echnological products has material cause, form cause, motive factor and purpose cause. " The fourth reason theory explains that technology production is a process in which material, form, motive force and purpose are closely related, which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博雅理念的高校视觉素养教育研究”(批准号为:B-a/2008/01/009) 2007年度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工程“视觉文化与信息技术”研究生优秀课程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重点课题“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DCA070186)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小勇;詹斌;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6期
2 李康;孔维宏;;现代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思想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3 夏保华;亚里士多德的技术制作“四因说”思想[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华;西方古典哲学对实体的追究及其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郑伟红,郑卫丽;对技术选择因素的反思——评乔治·巴萨拉的技术发展和技术选择思想[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4 陈恢钦;柏拉图理想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5 马志生,敬海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嬗变:从预成论到生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6 刘美凤;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7 刘贵华;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大学学术“生态合理性”的确证[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8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9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10 巨乃岐;关于技术理性的几点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玲玲;;浅议工程技术活动中的设计哲学[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娄成武;宫国鑫;罗爱军;;论科学技术的行政控制[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马会端;;PSTS——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进化[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倪钢;;基于隐喻理解的生态学的技术结构理论[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吴虹;;和谐社会视域下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追问[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肖峰;;信息时代与技术观的转型[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陈红兵;陈玉海;;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陈凡;李泽清;;论技术教育的三重特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任锦鸾;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创新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擘;柏拉图Vs.荷马——西方文明史上哲学与文学的第一次激烈对抗与融合[D];河北大学;2001年
2 王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比较[D];湘潭大学;2001年
3 雷天遥;价值视野中的中国法治现代化[D];湘潭大学;2001年
4 欧阳建平;论技术创新的概念与本质[D];中南大学;2002年
5 周建钢;试论高技术园区的人文环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孙圣兰;从技术的本质特征看克隆人技术[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余友辉;经济、伦理与经济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伟忠;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合同系统管理[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张军;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丁新;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21期
2 杨开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04期
3 张友文;新课标下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新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麟雏;关于“自然辩证法”对象的对话[J];人文杂志;1980年01期
2 黄龙保;略论思维发展中的知性与理性的辩证关系[J];江淮论坛;1980年06期
3 纪树立;科学史:批判和继承[J];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4 谢先仁;关于性质判断新分类的刍议[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5 徐大同 ,朱一涛;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6 罗剑辉;略论归纳推理及其结论的性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1期
7 周志荣;开一代科学事业的战斗哲学——简述培根的哲学思想[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8 朱葵菊;培根对迷信和权威崇拜的批判[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4期
9 刘长林;《内经》的五行学说与系统论[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4期
10 陈修斋;试论西欧大陆唯理论派哲学家的实体学说的演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秋野;;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看联想在俄语阅读中的作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刘世红;;追求女性解放的两朵奇葩——简·爱与爱德娜·蓬迪里埃之比较[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3 陈兴良;;群体犯罪学的理论框架——行为科学在犯罪学中的运用[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4 周一农;;教师职业口语的得体性原则与学生腔[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李匡武;;略论形式逻辑的发展[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6 朱波;;论形式逻辑有无阶级性问题[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7 马佩;;论直言判断的种类[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8 莫绍揆;;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9 葛力;;培根的归纳逻辑[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10 姜成林;;科学与逻辑[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辉;求新 求精 求实[N];光明日报;2000年
2 马惠娣(作者为中国文化研究所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认识休闲学[N];光明日报;2000年
3 苏恩泽;“没有图形就没有思考”[N];解放军报;2000年
4 昆明医学院副教授 董峻 本报记者 李渝;医学方法论释义[N];健康报;2000年
5 阎振起;文化古国展风采[N];吉林日报;2000年
6 王孙;“服饰文化”的文化见识[N];金融时报;2000年
7 国昌;说校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周春水;开展对问题的认识论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0年
9 ;美根源于善[N];深圳商报;2000年
10 李军;引进版热销 输出版走俏[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继杰;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宇宙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余俊伟;弗协调逻辑应用于道义逻辑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周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存在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高慎英;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孙希有;经济发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04年
7 吴宝康;论怀特小说的悲剧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铭;怀特海的创造性哲学及其宗教文化意蕴[D];浙江大学;2005年
9 计海庆;“机器人”观念的形成及其影响的哲学考察[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李长伟;好人与好公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立强;构筑理想化的人性庙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西方思想的两次转渡[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世涛;论近代英国经验论实体学说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徐怀谦;中西古代诗教之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王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比较[D];湘潭大学;2001年
7 原威则;可持续与发展的续造——时间之思[D];河南大学;2002年
8 梁礼宏;科学解释语用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宋建平;形而上学终结了吗?[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爱珍;语义模糊的认知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98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09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