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厂意象”的批判与超越
本文选题:工厂意象 + 学校场域 ; 参考:《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01期
【摘要】:学校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为何而存在?这些问题是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本源性问题。学校的"工厂意象"认为学校应该遵循生产投入和产出式模型,完全在被圈定的轨道上寻找其宗旨与使命。这种意象的学校课程规划不仅导致了学校被简约化的危险,而且使学校沉沦为应试教育的战场。三级课程彰显了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学校进行课程规划的任务,而学校的工厂意象使学校陷入了应为与难为的实践危机。只有作为场域存在,学校才能进行自主的课程规划,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教育价值。
[Abstract]:What is the school like? Why does this place exist? These problems are the root of the educational reform. The "factory image" of the school thinks that the school should follow the model of production input and output, and look for its aim and mission completely on the track of being delineated. This image of school curriculum planning not only leads to the danger of school being simplified, but also causes the school to sink into the battlefield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he three-level curriculum shows the main position of the school in the curriculum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task of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the factory image of the school makes the school fall into the practical crisis of "should be" and "hard to do". Only when the school exists as a field can it carry out independent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realize its educational value to the maximum extent.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
【分类号】:G4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王爱敏,杜新安;存在主义的个性化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陈爱傼;实现知识、社会和人三因素的平衡与整合——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改革方向的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8 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9 郭法奇;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10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魏良婷;;对“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解与分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3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6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洪兵;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彭兴富;论高校德育环境及其优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维娜;学校场域中的话语再制与话语再生[J];教育评论;2002年04期
2 马维娜;指向“改造性实践”的教育反思[J];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3 马维娜;学校场域中的“规则”打造——一种社会学视角[J];学科教育;2002年09期
4 马维娜;试析教育中的弱势群体[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3期
5 马维娜;学校场域:一个关注弱势群体的新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李华铭;我校获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多项立项课题和优秀组织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马维娜;退“场”主动:学校场域中的一种生存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05期
8 马维娜;张力相持:学校场域中的矛盾联合[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3期
9 马维娜;惯习:对教育行为的另一种解释路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马维娜;控制与悬置:学校场域中的权力运作(上)[J];学科教育;200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董轩;在有效对话中实现理想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维娜;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薄存旭;我国公立中学内部权力分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武士强;相遇在学校场域[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赵卫菊;“好教师”的诞生[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从庆;论学校场域之外的资本运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谢伟;学校场域教师弱势群体的社会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俊翔;边缘生存:“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学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丽琴;在场与缺席[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蔡延泉;被束缚的个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15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115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