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秉文——中美教育交流的先驱
[Abstract]:Mr. Guo Bingwen is a modern giant who promoted Sino-US educational exchanges and a pioneer in studying American educ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As the first Chinese doctor in the Columbia Master's Academy, he was taught by two masters, Strayer and Menglu. His graduation thesis also set a precedent for bilingual public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he applied his experience in examining American education to his practice as president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He was a pioneer in widely publicizing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a chair professor in his capacity as university president, he preached modern Chinese studies and established his research paradigm; supported by Dewey, Mengluo and the China Foundation, He founded the American Society in New York and hosted the Philadelphia Exposition China Exhibition on behalf of China. He led the delegation to attend the International Library Conference and the 50th Anniversary Congress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the Univers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after being elected temporary Vice President, was re-elected as official Vice President for three consecutive terms. From cadets to observers, from president to vice president, Mr. Guo Bingwe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seni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leader. He has not only established a good international image of himself, but also continuously enhanced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worthy of being a pioneer in education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大学马列部;
【分类号】:G526.9;K825.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雷;民国初年生存空间的歧异——前清遗老圈里的生死节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陈敏;清末士绅在新式教育领域内的活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高峰;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陈Z,;卢勃;陈宝华;;论我国远程教育的产生及其初期发展[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申满秀;维新运动与贵州教育近代化[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刘阳;中国近代妇女教育平等权的演进[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杜成宪;关于中国第一部《中国教育史》的几个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1期
8 金淑琴;清末直隶新式教育述论[J];河北学刊;1988年03期
9 杨欣改;清末女子师范教育述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李洪河,祁森林;杜亚泉科学文化教育活动探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国平;;略谈江苏现代化启动的“非制度化推动”[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晔;迈向现代国家: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国家建设[D];复旦大学;2003年
4 王列盈;论“中体西用”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杨建华;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文廷海;清代春秋谷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关红实;在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情境中的吕斯百[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兴德;近代教育家吴汝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彭江;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纪九利;中国普通高中物理教材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崔跃峰;西学东渐与中国高等教育中近代学科的设立[D];河南大学;2002年
5 谢广山;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内容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周山彦;马相伯的教育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树雪;晚清留学教育与近代科学的本土化[D];山西大学;2003年
8 王秀良;清末杂志、社团与数学传播[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卫明;五四时期工读互助团的教育探索简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杰;清末民初科技教育初探[D];中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辉锋;;五四运动后至北伐战争前夕的教育界风潮——以马叙伦的经历为视角的考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谢长法;;试析黄炎培与蔡元培的生死道义之交[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年01期
3 陈竞蓉;;孟禄与中国留学生[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陈文彬;;邀请美国教育家杜威访华的台前幕后[J];兰州学刊;2006年07期
5 兰军;;使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尝试——陶行知与国际教育会议[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6 陈竞蓉;;陈宝泉与郭秉文办学思想比较研究[J];沧桑;2006年05期
7 赵子云;;梁启超在南京的讲学生涯[J];文史春秋;2006年11期
8 张雪蓉;1920年代东南大学的董事会制度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马建;美国使馆的中国通——记陆腾先生[J];国际人才交流;2004年09期
10 商丽浩;评《借鉴与融合:留美学生抗战前教育活动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齐家;;关于“中国学校优良传统与学校发展研究”的一些思考[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2 罗小琼;;“中华教育改进社”探微[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3 王剑;;“杜威中国之行”若干史实考释[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4 李高峰;;华美协进社之缘起与改组[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5 谢长法;;留美学生与杜威来华[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6 高谦民;;南京师范大学前五十年的办学理念[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7 张振助;;庚款留美学生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交流[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8 刘佳;;出洋肄业局与游美肄业馆之比较[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9 李高峰;;华美协进社社务及其特质探究[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10 郭齐家;;关于“中国学校优良传统与学校发展研究”的一些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丹红;树远大理想 育浓厚专业兴趣[N];科学时报;2009年
2 聊城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剑萍 聊城大学讲师 杨旭;杜威与中国现代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授 朱庆葆 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助理研究员 王永义;一流大学缺什么[N];科学时报;2009年
4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 张新平;“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单中惠;杜威:“西方孔子”在中国(下)[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陈怡;解读东南大学的六个校训[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杨松涛;名士风流豁蒙楼[N];南京日报;2007年
8 张光芒;废墟之上的绽放抑或枯萎?[N];文学报;2007年
9 朱英;国际商会舞台上的首次亮相[N];民营经济报;2005年
10 程斯辉(作者为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发展史与教育管理学研究);大学校长与大学精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石猛;郭秉文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雷婷婷;郭秉文的平衡办学理念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封喜桃;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D];河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133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133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