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
[Abstract]:At present, the immanent motive mechanism of rural teachers' supplement and withdrawal is not perfect,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 promotion of rural teachers' supplement and withdrawal. By taking action according to free will and giving play to the role of "typical teacher" as an example, rural teachers can be stimulated to "voluntarily withdraw" and "voluntary supplement", and finally the complement and withdrawal from "he compulsory" to "self-willing".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旭红;论“黄祸论”的形成根源及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刘少杰;;社会学的相对性与起点多元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刘素英;论欧洲违宪审查模式对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借鉴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赵晓力;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何在——《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第十二章读后[J];比较法研究;1996年01期
5 顾元;中国传统衡平司法与英国衡平法之比较——从“同途殊归”到“殊途同归”[J];比较法研究;2004年04期
6 易军;;论私法上公序良俗条款的基本功能[J];比较法研究;2006年05期
7 孟志强;论股东有限责任制度[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王晋;简论公司经理权力的约束[J];商业研究;2003年19期
9 张喜红;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法治取向[J];长白学刊;2001年02期
10 王亚范;;论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建设与完善[J];长白学刊;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吕忠梅;;论环境物权[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1年
2 陈元欣;王健;;论体育仲裁监督机制的构建[A];2006年体育仲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凡哲;普通法系的判例制度——一个源与流的解读[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少元;《钦定大清刑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汪海燕;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史飚;商事仲裁监督与制约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章;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黄敬才;黄遵宪西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罗婧;世界交往新潮与中国主动走向世界机遇的错失:1760—184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彭春华;晚清政治法律著作汉译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5 刘淼;朴正熙政权的特征、绩效与局限性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6 邓志宏;美国行政程序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符颖;中外司法机关设置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之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8 李彩虹;公共政策价值论[D];湘潭大学;2001年
9 李金明;防卫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刘月楚;罪刑法定的程序性要素[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保;;教师的“火尖枪”与“乾坤圈”[J];基础教育;2006年04期
2 张静;;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农村教师深度学习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2期
3 张纯;张春娥;;浅谈如何提高农村教师的自身素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7期
4 王国强;;安居工程让农村教师“安居乐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侧记[J];民族大家庭;2011年03期
5 李迎春;;农村教师生活满意度状况的研究——基于河南省农村教师的调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张传学;李皓瑜;;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胡佳;汤龙;;浅谈“班班通”工程对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6期
8 朱艳丽;;农村教师不当言行及其防治之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8期
9 邢秀茶;苗培周;;基于教师发展的农村学校文化生态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10 黄翠华;;论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培养[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德;;关于农村教师素质的思考[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2 刘升礼;;悦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3 陈小建;李长庚;;农村教师消极情绪的成因及其自我调适[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明光;;浅谈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5 向宏茂;邓传选;魏高军;;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子课题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柴江;;东西部地区农村教师队伍现状比较[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肖军虎;刘小平;;农村学校“超编”缺教师的问题分析——以山西省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彭淑颖;谢元态;汪世君;;现阶段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性分析[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张志立;;浅谈教师的心理障碍 探索心理的调适措施[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10 马晓东;黄连芳;;新时期农村学生家访的策略[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舒圣祥;给农村教师特别关切[N];中国财经报;2004年
2 黄行福;农村教师缺什么[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纪秀君;农村教师缘何不买集中培训的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记者 吴晶;农村教师近千万,学历待遇均偏低[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记者 高淑华 曹霁阳;冰城教育“二人转”下乡支教进城培训[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高淑华 曹霁阳;哈尔滨:城市教师下乡支教 农村教师进城培训[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袁新文;农村教师何时令人羡慕[N];人民日报;2008年
8 蒋厚泉;吉首市加快推进农村教师公转房建设进程[N];团结报;2008年
9 记者 岳德亮;浙江农村教师享受“特殊津贴”[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获嘉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际昭;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N];新乡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孙颖;从自在到自觉[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来勤;身份认同与身份挣扎[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安全;一个西部县农村教师结构五十年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秦磊;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源源;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城乡分层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允波;农村教师供给政策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2 傅能荣;美国农村教师政策的历史发展与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建立;社会转型时期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正;农村教师流动意愿的家庭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金平;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赵博涛;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胡向明;我国农村教师价值的迷失与回归[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8 张世辉;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孙雪荧;美国农村教师培养计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荣晓;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社会福利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44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14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