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8-07-31 10:49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了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在探索性因素分析(n=321)的基础上,提取出"情绪疲劳、认知衰竭、人际疏远和价值衰竭"四个因素;进一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n=316)结果表明,上述四个维度构成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结构模型稳定且可靠,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Abstract]:Based on literature analysis, interviews and open questionnaires, a questionnaire for college teachers' job burnout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nf321), four factors were extracted: emotional fatigue, cognitive exhaustion, interpersonal alienation and value exhaustion. The structural model of college teachers' job burnout is stable and reliable, and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sychometrics.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西安文理学院教育系;
【基金】:西安文理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kyc200835)资助
【分类号】:B849;G4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永鑫,吴明证;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宁波;邢颖;;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1期

2 苏文明;吴薇莉;;企业员工工作倦怠归因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李永鑫,张阔,赵国祥;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3期

4 赵娜;秦金亮;;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职业倦怠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5 刘新荣;;基于组织支持理论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赵玉芳;;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保健[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年04期

7 李永鑫;李艺敏;时金献;;护士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8 周财亮;朱伟;苏东梅;;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9 雷万胜;张志明;姜莉;;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10 商涛;王小桃;张晓辉;宁元元;;企业生产线员工工作倦怠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永鑫;三种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基于整合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皮永华;组织公正与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报复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朱伟;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对职业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寇冬泉;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结构、特点及其与工作效果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5 辛朋涛;教师工作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魏海燕;研发人员工作动力行为的探索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鞠芳辉;民营企业变革型、家长型领导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潘孝富;生产型企业员工积极组织行为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杨新国;中小学教师工作敬业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良;上海警察心身耗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怀玉;警察工作倦怠感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孙元林;综合医院一线医生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调查[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4 王燕;工作倦怠的跨行业调查和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飞;基于不同控制点的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压力、工作倦怠与离职意愿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曹静;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孙曼;白领工作者角色压力、工作倦怠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陈善国;企业员工公平观特征及管理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陈凤荣;中学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特征、教学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浩;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公正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忠兴;;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2 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1期

3 赵玉芳,张庆林;医生职业倦怠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4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5 逄冰洁,张曼玲,江志君,李秋杰,隋淑杰,王秀菊;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芳芳;;职业心理学与档案管理工作[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陈伟娟;郭迎新;;你“心理罢工”了吗[J];生命与灾害;2011年08期

3 王慧岚;周梅;罗艳;李健;沈若威;惠兆斌;胡鼎;;机车司机工作压力及其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1年14期

4 周伟;;快速消费品行业销售职业心理分析[J];大众心理学;2007年08期

5 谢静涛;;情绪智力、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6 朱从书;吴锡改;;中小学教师职业心态调查[J];中学教育;2003年05期

7 黄晋;;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陈诣;;高职院校危机干预工作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丽;姜能志;高峰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及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蒋傼菁;张雯;;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基于付出回报失衡模式[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萌;;教师的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黄丽娜;赵德军;;陆军基层军官职业倦怠问卷的编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小禹;章凯;;情绪智力影响职业倦怠机制中工作压力的中介作用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宫贤平;王惠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朱旗;林健;;新组建高校教师压力管理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陆;佐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教育幸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徐建平;;高校教师绩效的360度反馈评价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孟丽丽;司继伟;王冬梅;;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莹;职业倦怠咋办[N];吉林日报;2005年

2 刘国信;如何克服职业倦怠[N];四川科技报;2003年

3 王晓;7成人染职场倦怠症[N];中国妇女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陆健邋通讯员 向明;“精神福利”:关爱员工的新方式[N];光明日报;2007年

5 袁一雪 陈上;七天长假超出人类心理极限?[N];北京科技报;2005年

6 ;职业压力让护士心理健康堪忧[N];保健时报;2005年

7 ;八成企业员工欠缺职业健康关心[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仲崇山;社会转型期,呼唤关注心灵健康[N];新华日报;2010年

9 市教育局局长 王树彬;强化举措 切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N];长春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郑晓强 通讯员 王文津 郭妮妮;给企业员工煲一道“心灵鸡汤”[N];福建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琳琳;国有企业员工工作倦怠与工作投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黄丽娜;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来自两个群体的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成;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夏云;高校教师与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李冬梅;中小学教师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对工作满意度及三者对职业倦怠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晓丽;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金素;中小学教师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曹丽梓;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外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综述[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蕊;贵州警察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调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杜娟;高校教师积极情绪、个人资源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厉明;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李江霞;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学成效的关系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55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155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b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