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王阳明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影响

发布时间:2018-08-02 10:49
【摘要】:在对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阐述的基础上,对其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认为"致良知"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目标;"明伦"、"德教"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根本内容;"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是王阳明实践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实践教育教学的根本方法;"趋向鼓舞,中心喜悦"是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礼乐教化"、"敦厚风俗"是王阳明社会教育思想途径与目的。继而文章在肯定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实践绩效和历史影响的同时,认为其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建设、教育文化发展等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Wang Yangming's educational thought, the author makes a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of his educational though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core and goal of Wang Yangming's educational thought is "bringing conscience", "Minglun" and "moral education" are the basic contents of Wang Yangming's educational thought, "determined", "diligent study", "reform", "responsibility and good" ar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Wang Yangming prac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s the fundamental method of practical education in Wang Yangming. The central joy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Wang Yangming's educational thought of children, and the way and purpose of Wang Yangming's social education thought is "ritual and music education" and "honest custom". Then, while affirming the practical performance and historical influence of Wang Yangming's educational though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ts educational thought has positi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for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贵州大学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
【分类号】:G40-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国;蒲松龄痴狂意象论[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2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郭淑新;朱子、阳明圣人观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张学智;中国实学的义涵及其现代架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黄瑜;"和"与儒家传统精神[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于述胜;宋明理学的"本体-工夫"之辨——兼论其教育哲学内涵及理论深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梁颂成;王守仁在常德的诗歌创作[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赵伟;论晚明狂禅思潮中的禅儒互释[J];东方论坛;2005年02期

9 周群;“二溪”卓吾关系论[J];东南学术;2004年01期

10 夏咸淳;明代文人心态之律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戴兆国;;朱子《大学章句》与王阳明《大学古本旁释》比较研究[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清春;;王阳明的格物实践及其本体论转变[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C];2004年

4 肖永明;彭爱华;;阳明心学的兴起对书院讲学的影响[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锐;;浙东学派的历史哲学及其在思想史中的意义[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宝良;;明初心学钩沉[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7 余怀彦;;关学与心学[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施旭升;;阴阳与虚实:京剧艺术的辩证法[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美华;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温波;南昌市新生活运动研究(1934-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杨朝亮;李绂与《陆子学谱》[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邱春林;凡·高、徐渭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6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7 吴晓玲;宋明理学视野中的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沈金耀;鲁迅杂文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彩萍;儒家文化与新时期作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青;论汤显祖诗歌的主情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贺红霞;王心敬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云;王阳明“本体——工夫”论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郑明星;刘宗周政治思想论[D];湖南大学;2002年

5 赖晓东;暮色中的喧嚣与狂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敏;“内圣外王”:儒家人格理想的历史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卢瑞强;王畿哲学的本体论与工夫论思想[D];河北大学;2003年

8 郑熊;王夫之对孔子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9 邓丽君;从自然之美到产品形态的物化[D];湖南大学;2004年

10 曲向红;吴江叶氏女性诗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静;;许渊冲诗歌翻译“三美论”再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职场好书推荐[J];职业;2010年07期

3 张国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6期

4 方剑;;成功与失败的一步之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6期

5 马跃如;王文胜;;孟子教育思想及其内在逻辑[J];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01期

6 ;读者心声[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1期

7 郭晶;郝德永;;苏联合作教育学对我国新课改的启示[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1期

8 郜润科;;整合学习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信息界;2010年03期

9 檀传宝;;超越论教育哲学及其建构——20世纪90年代鲁洁教授教育思想的特质[J];教育学报;2010年01期

10 肖朗;;裴斯泰洛齐在近代中国——以其教育著作和思想的译介为中心的考察[J];教育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建文;;教育创新呼唤教师校本培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2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构建普教、职教和谐发展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3 陈虹;;科学化与人性化的完美结合——陈鹤琴学校教育管理思想述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4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课题组;;〈创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黑龙江卷)[C];2010年

5 李晓梅;;蒙氏教育与主题活动的相互融合——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6 马小芸;张惠婵;;以教育生活化 促养成教育形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7 夏婷娟;;摩擦产生火花——校本研修收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8 王洪;;校本教研——教师个性发展的的源动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9 吴德伟;;“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10 杨又庭;;深化课改 稳步发展 立新求实[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爱不言利,霍懋征不应成为“传说”[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促进会副会长 黄旭东;艺术教育界对蔡元培美育思想的误读及出路[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钱诚;7位特级教师成为“江苏省中小学荣誉教授”[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赵元文;文化育人 特色办学[N];四川科技报;2010年

5 叶小静;首批现代化学校命名[N];温州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何威;携手并进 互惠共赢[N];吉林日报;2010年

7 冯胜清;备赛不能“绑架”正常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长治二中副校长 路军;增强五种能力 走出五个误区[N];长治日报;2010年

9 周明华;卖地还债乃出卖大学精神[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10 居欣如;希望多一些《大师》类节目[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家付;现阶段我国社会公平保障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萍萍;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许江媛;加拿大公共教育发展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冲锋;领导教育学的学科自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洪强;建筑行业政府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刘向荣;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孙广勇;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程美华;孙原湘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立春;张祜的五言律诗[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2 李春艳;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郑敬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英;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黄勤;诺亚·韦伯斯特的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竹;印美战略伙伴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苏畅;论毛泽东的教育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吴值敬;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述评[D];扬州大学;2009年

9 王慧;论洛克的宗教观[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海东;庄子思想与现代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59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159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4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