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大学生生活倦怠对抑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8-02 11:58
【摘要】:生活倦怠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日趋普遍和严重,需要开发测量工具并揭示其结构组成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对160名本科大学生的开放式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生活倦怠现象比较普遍且类型多样。以开放式调查结果为依据编制正式问卷,对722名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经项目分析和信、效度分析,得到由46个项目组成的生活倦怠问卷。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由"懒散"、"低落"等10个因素组成的生活倦怠结构。生活倦怠(特别是其因素"低落"和"低成就感")是抑郁的重要诱因和来源。
[Abstract]:Life burnou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and serious in people's life.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measurement tools and reveal its structural composi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mental health. An open survey of 160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howed that the phenomenon of life burnout was common and vari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n open questionnaire, 722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item analysi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 a life burnout questionnaire consisting of 46 items was obtained. By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 life burnout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10 factors such as "lazy" and "low" was obtained. Life burnout (especially its factors of depression and low sense of achievement) is an important cause and source of depression.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B844.2;G64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John Murtagh;杨辉;;John Murtagh全科病案研究(三)——66岁老年妇女躯体和心理倦怠及体重增加[J];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05期

2 李永鑫,孟慧;工作倦怠结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3 戴丽;葛明贵;;大学生的情感倦怠及人格健全[J];医学教育探索;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利芳;王燕妮;;工作倦怠的因素分析与研究发展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邹长华;刘晓林;;监狱警察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人格特点关系的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张江涛;郭秦;;公安民警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以陕西省部分市、县公安民警为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马建红;郭会敏;;肝病患者睡眠状况调查与影响因素的分析[J];北京医学;2012年03期

5 李艺敏;李永鑫;;护士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李永鑫;谭亚梅;;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初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8期

7 倪士光;伍新春;张步先;;大学生学业倦怠问卷的信效度验证及其结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8 韩阳;刘畅;;公务员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11期

9 张翠;杨艳杰;张媛媛;乔正学;张丽霞;徐鹰;任俊杰;苏利;张昕航;;心理干预对劳教警察职业倦怠、情绪及社会支持的作用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10 黄豆;崔晓芳;;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全科护理;2008年3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红;80后大学毕业生工作倦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宝基;当代大学生情感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怀玉;警察工作倦怠感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孙曼;白领工作者角色压力、工作倦怠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林锋;领导风格和心理控制源对工作倦怠的关联影响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侯yN;法官工作倦怠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6年

7 郝明;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8 戴丽丽;城市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祝婧媛;中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洁;护士工作倦怠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桑标,席居哲;家庭生态系统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影响机制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2 郭楠;;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研究述评[J];医学教育探索;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蓉;;大学生抑郁症的心理音乐治疗[J];教育评论;2007年05期

2 周汉鸣;蔡旷;;浅论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与预防[J];传承;2010年06期

3 周平艳;;国内外抑郁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4 朱晓静;;当代大学生抑郁成因分析及其预防[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周观兵;傅凌海;;人际心理治疗在大学生抑郁情绪中的应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汤芙蓉;张大均;刘衍玲;;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3期

7 吴善玉;赵红姬;;大学生生活应激与抑郁症状、自杀意念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15期

8 王刚;;大学新生抑郁状况的研究综述[J];科技促进发展;2009年12期

9 周巧;郭成;张大均;;中度抑郁症状大学生音乐审美欣赏干预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6期

10 李彤;;大学生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言梅;;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背景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汪浩;李洁;;跳绳锻炼对大学生情绪、睡眠健康的干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周巧;;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时勘;王筱璐;;工作场所中员工抑郁症状的综合评估与诊断[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5 赵春辉;马世超;;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编制的验证性因素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汪涛;冯正直;;抑郁症状大学生指向遗忘特点及ERP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吴志霞;姜乾金;;负性自动思维对心理症状的影响作用[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师建国;;抑郁症的识别与心理治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跃华;张兰凤;;抑郁症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目标探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莹;周成业;刘朋;王云凤;;缺血性卒中患者抑郁症状与发病部位的Logistic回归分析[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志功;哪些人易患抑郁症[N];民族医药报;2007年

2 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陈福新;抑郁症病人要注重“三期”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记者 涂端玉、武志红、彭俊杰 实习生 李建华 通讯员 于瑞丽、姜美俊、伍展虹  ;我国六成抑郁症患者从未就医[N];广州日报;2005年

4 健康时报记者 何佳颐;知“郁”才能治愈[N];健康时报;2005年

5 刘京徽;我国20%儿童出现抑郁症状 专家说父母影响是主要原因[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张献怀;抑郁影响每个人[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家有“抑郁症” 你该怎么办?[N];哈尔滨日报;2005年

8 梁月竹;儿童也会患抑郁症[N];健康报;2006年

9 王冠瑛;抑郁症困扰多少“正常人”[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10 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 王润华;消化道疾病常与抑郁症为伍[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莹华;大学生抑郁症的认知加工脑机制及干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胡华;抑郁症动物模型与脑血管因素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陈薇静;基于情绪视角的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常翼;抑郁症视觉前注意加工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5 从恩朝;儿童期性侵犯与女性抑郁症的风险关联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7 潘伟颖;房地产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相关因素和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宇;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状患者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效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吴辉;辽宁省医护人员中职业紧张反应、职业紧张源及抑郁症状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言梅;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背景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年

2 周巧;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何晓飞;大学生情绪调节、自动思维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卢会醒;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活动现状及抑郁状况调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5 汤万杰;绘画审美治疗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刘玲玲;大学生嫉妒量表编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谷静;文学作品审美赏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干预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曲雅俐;政府转型时期公务员工作倦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李怡;警察角色压力、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齐诚;尚依服饰公司一线员工工作倦怠与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59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159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e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