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初探
[Abstract]:Rich teaching content and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provide a variety of choices and combinations for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diversity of choice and combination brings about the varie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structure and the uncertain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refore, the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structure will inevitab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作者单位】: 日照市教育局教研室;
【分类号】:G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毅;;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1期
2 周如俊;;对课改视域下“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年02期
3 刘兴丽;;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生专业课程模式的研究[J];继续教育;2010年03期
4 陈了;;创建新型成人教育教学结构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5 蒋新红;李志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优化[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年02期
6 杨凤林;;高师小学教育学“单元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刘潇潇;;论高校模拟审判教学模式的建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01期
8 韩晓莉;;新就业形势下,谈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J];才智;2010年05期
9 赵可云;;论教育技术实验本质及价值[J];中小学电教;2010年Z1期
10 陈宁宁;;刍议现代教学模式[J];吉林教育;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靳方路;;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化化学课堂教学改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2 李碧敏;;中职计算机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3 李恒德;;高中数学“串线式教学”模式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4 李耀华;;对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实践中减少高中生学习能力负效应的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5 张建华;;浅谈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6 罗毅;尹项根;吴耀武;娄素华;张步涵;文劲宇;;“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中的Blending Learning研究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陶水龙;;工科远程开放教学改革的探索[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俊华;;适应新课改要求 构建和谐政治课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9 李恒德;;高中数学“串线式教学”模式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姜洪臣;;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途径探索[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实验小学 张朋炬;体育课堂教学评课的五种方法[N];中国体育报;2010年
2 张久学 高淑霞;辽宁省北票市高中创新发展有后劲[N];消费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余荣华;漳州样本 教师交流促进教育均衡[N];人民日报;2010年
4 陈虎 本报驻色达记者站记者 周恩军;色达县创新教育机制[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5 记者 贺恩建 色珍;拉萨七县教师“赛课”开始[N];拉萨晚报;2010年
6 海门市育才中学 姜岳威;以学生为主体践行“发展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蒋廷玉 李月宁;城镇老师要轮流到农村任教[N];新华日报;2010年
8 天水市麦积区五龙中心学校 王顺良;浅析参与式教学法[N];甘肃日报;2010年
9 徐晓兰;怎样让学生喜欢地理课[N];九江日报;2010年
10 于红娟 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给初中英语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N];淄博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陆真;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华红;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初探[D];苏州大学;2009年
2 王雪梅;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教程》活动课教学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莉;色彩设计教学理念的重构与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春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钢琴课教学改革的再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菊;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宫霞;《生物化学》网络课件的设计、开发和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宫爱珍;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宏伟;中学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唐永顺;基于积件思想的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模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丁宝龙;体育教学模式建构之理论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69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169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