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学习共同体”——“市民主义”理念下日本教育改革动向
[Abstract]:Japan's educational reform, guided by neoliberal and neo-conservative ideas, has been in crisis,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school staff, students' parents, community residents, educational research experts, and other independent educational reform trends. They advoc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ommunity" to promote the re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theory and feasibility of "learning community" in Japan, introduces its concrete practice with examples,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practice of "learning community" to quality education and civ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分类号】:G5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佐藤学;田辉;;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校教育改革——危机与改革的构想[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3 黄爱峰,吴昊,顾渊彦;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王波;;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师因素分析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5 牟映雪;论新课标下的学习方式与教学观、教学方式的转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谈利兵;;论“生命教育观”视域中的课堂教学[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4期
7 邹斌;教师知识与教师专业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8 刘可;曾天山;;小学教师培养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5期
9 岳欣云;理论先行还是实践先行——兼论教育理论研究者与教师的关系[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10 秦金亮;以“全实践”理念引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海涛;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余进利;五向度课程领导框架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增田;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小庆;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2 刘迎春;教育习俗视野下对课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3 段发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生长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陶学文;试论高校课堂教学的病理性症状及其诊治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阳静;基础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转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郎丽;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钱雨;课程发展中的幼儿教师角色探析——解释现象学的视角[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婷;道德共生:品德课程开发的价值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姚兰英;我国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10 于杨;专业化视阈下的国际教师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义高;“新自由主义”治教现象之考察[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2 孙发利,李军靠;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教育体制重构的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3 张济洲;全球化背景下的英美新自由主义课程改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佐田智子 ,冬明;日本教育侧影[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2 金德泉;日刊介绍日本教育存在的奇怪现象[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0期
3 卫纯;安原;;《日本教育的现代化》简介[J];人民教育;1980年10期
4 学斋;;晚清时中日文化交流史料——《日游琐识》[J];学术月刊;1980年07期
5 梁忠义;;日本的教育研究概况[J];外国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6 王桂;;日本近代教育大事记[J];外国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7 梁忠义;;战后日本国民经济计划中的教育政策和计划及其实施[J];外国教育研究;1980年03期
8 薛风德;;日本提高中小学教师业务水平的几项措施[J];外国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9 杨日颖;;日本法学学会[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8期
10 ;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秘书长陈侠同志来我院作学术报告[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吉尾宽;;日本学界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史的趋向[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2 任达;;清末对日本教育和法律体制的引进(1901—1910)[A];第二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3 金林祥;;日本的陶行知研究和生活教育运动及对我们的启示[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4 杨小微;;美日教育本土化变革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梁吉生;;从视学黔中到创办南开——论贵州近代教育的先驱者严修[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6 汤科;;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德江;;走出“汉字难学论”的误区[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丁洪娟;;日本综合学习课时与环境教育[A];中日以水为主题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大森直树;;东京教育的基本矛盾——现状与东亚交流的课题[A];上海与东京城市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敬荣;;论伪满官吏的任用[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海平;优化家教工程[N];北京日报;2000年
2 张庆华;耳闻目睹日本教育[N];中国石油报;2000年
3 陈世英;作文教学书由“批判”走向“建设”[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北京二中 郭怀海;日本教育改革点滴[N];北京日报;2001年
5 万燕;日本:着力培养学生生存能力[N];中国妇女报;2001年
6 诸日教;宽松教育≠放松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李春生 田辉;日本呼唤教育新生[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为教育界献上的新世纪厚礼[N];光明日报;2001年
9 陈鸿斌;日本教育患了什么病[N];光明日报;2001年
10 本报驻日本记者 管克江;日本教育要动大手术[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文英;模仿、自立与创新——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孔炽;江户时代日本教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7年
4 徐征;在摇摆中寻求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玲莉;日本近世寺子屋教育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周萍萍;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皓;柬埔寨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谭建川;日本传统启蒙教材——往来物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虞小强;日本素质教育研究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冯志军;日本教育法规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周晓利;90年代以来日本“生存能力”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实施[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皮进;明治时期日本教育法制变革的历史考察[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张新萍;清末民初30年间山东人的日本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彭明新;日本《教育基本法》的修改与教育基本理念的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董元庆;晚清时期中日两国新式学校教育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仓贯势津子;日本现代教育家牧口常三郎的教育思想述评[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72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172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