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偶像崇拜现象的德育思考

发布时间:2018-11-02 08:06
【摘要】:偶像崇拜作为当今社会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不少人认为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会产生消极影响。然而,青少年偶像崇拜所带来的教育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发挥着独特的德育功能。偶像崇拜是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有着普遍性和小龄化、多元性和功利化、娱乐性和世俗化、独立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梳理偶像崇拜对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和正面效应,挖掘偶像崇拜的德育价值,建构偶像教育新模式。
[Abstract]:Idolatry is a special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in today's society, many people think that the moral growth of teenagers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However, the educational influence brought by idolatry plays a unique role in moral education. Idolatry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ality and young age, pluralism and utilitarianism, entertainment and secularization, independence and individualization. Combing the negative and positive effects of idolatry on moral education, excavating the moral value of idolatry and constructing a new model of idolatry.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总支;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社会秩序建构中的榜样偶像研究》,编号:07SJB880021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华;;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状况——《中国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偶像崇拜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09期

2 鲍谧清;艾振刚;袁东娟;;青少年学生偶像亚文化的心理意义研究[J];教书育人;2010年03期

3 岳晓东;论偶像—榜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南杰;;对高校学生激励机制的思考[J];才智;2009年19期

2 郑磊;;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温海玲;;新生代·新偶像·新平台——青少年平民偶像崇拜的网络行为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4 覃雪源;陈鹤松;;论偶像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5期

5 汤宇烽;胡则辉;缪利英;;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激励机制的形成及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5期

6 刘荃;;媒介时代青少年崇拜偶像的特征研究[J];传媒观察;2010年09期

7 田波琼;张晓英;;浅谈偶像——榜样教育——从“超女热”说起[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赵静;;榜样教育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J];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9 吕先波;许爱民;刘翔;;大学生明星偶像崇拜现象的调查与分析——与15位奥运、世界冠军对话后的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胡桂锬;;榜样教育的反思与方法论重构[J];中国建设教育;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包蕾萍;;青少年偶像:结构性力量视角下的建构与博弈[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2 李凡卓;;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与媒介素养教育[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熊易寒;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与政治社会化:一项基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尹金凤;大众媒介偶像塑造的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袁文斌;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婷;榜样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宜;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太华;江西省赣南地区中学排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3 龚超;社会转型时期的榜样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4 张伊丽;青少年榜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欧阳海青;论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模范的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吕先波;江西省南昌市大学生对体育明星偶像崇拜现象的调查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王庆;当代在校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杜春梅;初中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孙琴琴;护生道德认知水平与职业态度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10 褚慧;榜样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05年总目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杨继昭;榜样文化建设校正[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3 黄芹;洛文塔尔的消费偶像观[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4 于伟,梁天健;现代人内心追寻的一种隐喻表达与解读──从长春市两所高中的调查透视高中生崇拜现象的若干特点[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5 范中杰;论青少年榜样教育的时代特征[J];教育科学;2001年02期

6 薛晓阳;偶像教育:教育理论的新概念[J];教育评论;1997年01期

7 戴锐;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8 周国文;榜样与偶像的错位——从偶像变迁看当代都市青年的价值观[J];当代青年研究;2002年03期

9 刘建洲;“我消费,我存在”——影像生存及其问题[J];当代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10 符酾达;“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的背离──“追星族”心态及其疏导[J];当代青年研究;1994年03期



本文编号:2305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305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2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