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心理成长论本——超越心理发展的心理学主张

发布时间:2018-11-19 14:54
【摘要】:心理成长的概念是对心理发展的概念的超越。发展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的学说,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一直存在着重要的缺失。用心理成长概念去替代心理发展概念应该成为考察人的心理行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转换,新心性心理学则实现了这一重大的研究范式的转换。这种范式转换包括:将着重于生物和生理转向着重于心理和心性,将着重于成熟和发展转向着重于成长和提升,将强调心理的直线发展转向全面扩展,将强调心理的平面扩展转向纵向提升。心理成长不是孤立的,它与心理资源、心理文化、心理生活、心理环境和心理生成有着重要的关联。人的存在、人的生活、人的心理、人的成长等,可以按照个体、群体、民族、社会、文化这五种方式来考察。
[Abstract]:The concept of psychological growth is the transcendence of the concept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provides the theory of huma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but the research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has always existed important deficiency. To replace the concept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cept of psychological growth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transform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behavior of human beings, while neo-psychological psychology has realiz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s important research paradigm. This paradigm shift includes a shift in emphasis from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to psych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from maturity and development to growth and ascension, to full expansion of the straight line of mental development, Will emphasize the psychological plane expansion to the vertical promotion. Psychological growth is not isolated, it has an important relationship with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psychological culture, psychological life,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sychological generation. Human existence, human life, human psychology and human growth can be investigated in five ways: individual, group, n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桑标;描述心理发展的三种途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1期

2 李晓文;王晓丽;;文化发展心理学方法论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包蕾萍;桑标;;习俗还是发生?——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的毕生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4 熊哲宏,李其维;论儿童的文化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维果茨基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整合研究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张卫;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6 任真,桑标;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丁国旺,宋正国;彻底的认知功能主义语言获得观——"用法建构语言获得理论"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包蕾萍;桑标;;习俗还是发生?——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的毕生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叶平枝;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建构[J];教育科学;2004年02期

4 单永新;姚志刚;王柏文;;生态系统发展观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启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黄瑾;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视野中的教师角色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熊哲宏;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先天范畴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红;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动态测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田慧莉;用装扮游戏中的欺骗任务模式考察3-5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3 石文山;实践 智慧与健康[D];扬州大学;2004年

4 刘淑英;论体育运动中的技术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冯金平;青少年生活管理策略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6 蒋奕雯;3-8年级学生“诚信”概念理解及其情境反应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潘琼;5-6岁儿童解决加减应用题中的同伴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秀环;学前儿童心理旋转能力发展特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盛春霞;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素质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琪;对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中文化历史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哲宏;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康德哲学框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包蕾萍;桑标;;习俗还是发生?——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的毕生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陈正良;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5期

4 李宏利,刘惠军;互联网与青少年思维发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包蕾萍;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J];社会学研究;2005年04期

6 王耘,陶沙,李玲;家庭环境对母亲抚养行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7 桑标,席居哲;家庭生态系统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影响机制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8 缪小春;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毕生发展心理学[J];心理科学;1990年04期

9 任真,桑标;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10 席居哲,桑标,邓赐平;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席居哲;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志珊;;中职新生心理发展路径分析[J];文教资料;2011年16期

2 王凤娟;刘德兵;;浅谈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年02期

3 汤海荣;郭秋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2期

4 赵春梅;;让受伤的翅膀重新翱翔[J];少年儿童研究;2011年12期

5 崔效锋;;对优秀小学生心理成长的冷思考[J];大众心理学;2003年05期

6 杜梅;;如何面对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J];大众心理学;2003年12期

7 徐清;;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一次心理咨询的感悟[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

8 顾振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学周刊;2011年02期

9 李炳全;;心理学中的文化论与进化论之争[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04期

10 张连娟;;如何培养幼儿的耐挫折能力[J];新课程(教研);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伍亚娜;雷雳;;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阮镜清;;人类的社会实践与心理发展[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3 张广安;;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发展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桑标;;影响少儿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文馥;;儿童自主性绘画之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十五年[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阙之qP;;关于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问题[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8 辛自强;;心理发展的社会微环境:理论与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日f;;中日青年心理不安的比较[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10 苏娟;;论开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意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情绪决定儿童的心理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崔永华 马辛;从汶川到玉树:看中国人的心理成长[N];健康报;2010年

3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教授 刘华清;爱心 最好的教育[N];健康报;2008年

4 李岚;爱插话者多心理发展受挫[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5 心梨;超常儿童的心理发展[N];大众科技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刘微;教育的出发点:心理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陈晶晶;根治网瘾期待社会“大预防”[N];法制日报;2008年

8 ;质疑孩子越早学习越好[N];中国妇女报;2003年

9 谭贵星;切莫让青少年远离主流社会[N];大众卫生报;2009年

10 记者 谭亚明;留守女童易产生心理障碍[N];中国人口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3 刘国艳;中国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沈贵鹏;心理教育活动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玉娇;初中二年级学生拒绝敏感性调节的心理成长训练[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霞;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心理成长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张莉云;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当代发展及教育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驰;贫困大学生心理内源影响因素与引导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士江;学校心理辅导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齐鑫超;中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特点及其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全石倬;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杨富英;转型期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范雪飞;知情交融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翁春兰;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42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342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0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