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
[Abstract]:Positive and goo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the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and the maintenance of their personality. It is also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mselves and promot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a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ill hinder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lead to various negativ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At present, some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obstacle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uch as cognitive barriers, emotional barriers,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so on. College students can overcome the psychological barrier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y mastering a series of psychological strategi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rrect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B84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明贵,余益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文才新;论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3 郭小苏;迁移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0年02期
4 余逸群;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恋爱道德要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简华;;心理健康标准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刘霞;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7 王国勇;我国西北地区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8 李惠蓉,吴建宇;试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9 彭建国;奉献精神与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红岩精神的人格力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赵毅,陈宪吉;对大学生学习动机成因的探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学敏;王海民;李希亮;吴长友;;军队工科院校研究生需要特点的调查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子敬;余虹;姜东光;张秀萍;刘志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思维[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张尧;;台州市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易;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与测评[D];河南大学;2002年
3 赵得功;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的涵意[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4 程岭红;青少年学生责任心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咨询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王飞;我省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林建德;论道德权利与中小学道德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幼贞;男性犯罪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夏凌翔;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郑涌,黄希庭;自我概念的结构:Ⅱ.大学生自我概念维度的因素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2 丁吉红;;西北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赵靖平,沈其杰,郑延平;低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年02期
4 李淑然,纪秀琴,屠惠明;1978—1987年北京市十六所大学本科生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情况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年03期
5 张智勇,罗珊红;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2期
6 戴梅竞,刘新军,王蓓,张文举,栗建民,周曼云,邓旭阳,郭晋林,吴映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华伟;唐继亮;龙文祥;;大学生身体自我对人际关系困扰的影响[J];卫生软科学;2011年06期
2 曹兰胜;狄成杰;;高校考研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及策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李微;;心理健康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影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7期
4 张彦;;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作用研究[J];才智;2011年20期
5 马丽萍;;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传承;2011年18期
6 李彩娜;席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害羞的关系[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5期
7 蒋常香;;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J];企业导报;2011年11期
8 杜晓琳;董慧中;樊晓阳;吴明霞;;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的有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9 左春雨;;元认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商慧;;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守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恐惧心理的成因及解决方法[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杨宏飞;郭洪芹;唐永卿;;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咨询的效果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谢言梅;;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背景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万志莉;钟志兵;;大学生心理冲突相关的心理因素特点[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8 马莹华;刘世丽;;社会化障碍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王钢;张大均;;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编制及发展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笑燃;诺敏;;大学生网络性人格障碍及其教育干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安定医院 心理咨询师 李建茹;爱“说大话”影响人际交往[N];家庭医生报;2010年
2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 邓金荣 杨智辉;“宅人”多与亲友交流[N];健康时报;2009年
4 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 章剑和;他为何总为小事生气[N];健康报;2009年
5 主任医师 陈福新;不良心理的排解[N];医药经济报;2009年
6 实习生 周晨昕 记者 姜澎;两个好消息 不要一块说[N];文汇报;2005年
7 常州市德安医院 袁浩龙;勇敢交往 摆脱单恋[N];常州日报;2005年
8 肖祥云;心理游戏左右人际交往[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9 ;职场人际交往心理趣谈[N];华夏时报;2004年
10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爱宁;观影疗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淑娟;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尊、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谢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分析[D];山西大学;2004年
3 邓兆巍;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肖岑;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人际交往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宋洪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的自我超越[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6 周文莉;大学生社交效能感的评估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杜松涛;大学生人际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阳;大学生的人际安全及其与自卑心理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黎伟;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类型及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90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39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