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符号互动论之教育蕴义
[Abstract]:Mead's 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puts forward the idea that mind, self and society develop through symbolic interaction. This theory is instructive to education. Th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 of Mead's theory of symbolic interaction is mainly embodied in: education as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ubjects; education as a force to promote students' self-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as a cause to promote students'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 Of course, when applying the 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to education, we must consider its limitations: the self-simplification of 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and the excessive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symbols will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negative impact on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分类号】:G40-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丽范;;符号互动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夏灵;;传统在法治社会中的定位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2 梁艳;;新社会进化论视角下的农村养老模式变化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3 董云芳;;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对实证主义的批判[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张淑萍;张红;易佳;;对陕西关中农村王上村草莓协会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5 韩芸;;流动人口的权益缺失及其犯罪的社会学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李艾;;简述齐美尔理解社会学思想与其影响[J];才智;2009年06期
7 卢昌文;;权力失衡、利益取向偏离与农民工权益维护——交换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J];长白学刊;2005年06期
8 龙晓添,焦玉良,周运清;高新技术产业时代手工业功能的转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杨海龙;楚燕洁;;转型社会与“单位制惯习”[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卜长莉;夏竞春;;结构功能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环境建设——单位社区和物业社区居住环境比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杰;廖菲;孙赋聪;;改革开放三十年国民财富观念变化分析[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南海;;从伦理感性到工具理性:现代性视阈中的农忙互惠行为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温莹莹;;影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各因素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巧蓉;;老年人隐性就业出现的社会成因分析——以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胡丽娜;;产业更新与城市化的历史推进[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张弓;;网络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惠耕田;;沟通行动理论与国际关系研究[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8 张广利;祁跃;;关于布迪厄“参与性对象化”的分析[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2 樊明成;中国普通高校专业选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朱雨可;中国经济转型期新中间阶层消费方式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曹祥发;建国以来我国足球运动发展演变的社会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汤跃跃;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邵峰;转型时期山东沿海农村城市化模式及整合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王孟林;法律自治理论的流变[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小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关系与工会改革[D];复旦大学;2007年
9 朱麟飞;后现代社会视野下的消费方式变迁[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姚宝燕;基于绩效治理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树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赵伟珍;基于药品和医疗特殊性的医疗保障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朱建春;洛南县农村劳动交换的社会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4 屈智焕;高新区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群体意识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5 覃慧s,
本文编号:2407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40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