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ommunity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modern school.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aking the improvement of classroom benefit as the core and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s the carrier,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and ways to promote the school learning community in practice, so that the schools can promote each oth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develop and grow together.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大榭开发区文教卫生局;浙江省宁波大榭开发区文教卫生局教科研中心;
【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区域推进学校学习共同体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华;杨阳;;师生关系的背离与消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难题之二[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3期
2 李云鹏;;重塑大学教学的人性观[J];高教探索;2010年02期
3 郑建芳;;职业学校教师团队建构理念与策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李学;;论对话型课堂的内涵、特征与功能[J];教育科学;2008年01期
5 陈尚达;;生命关怀视域中的语文知识教学改革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史娟红;李红梅;;“互动式教学”在高职高专课堂中的应用探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金玲;;交往教学观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10期
8 周扬波;;将读书会引入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12期
9 徐彩彩;;再论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多元化[J];考试周刊;2012年38期
10 陈健;丁景辉;;合作学习视角下大学英语非指导性教学[J];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永得;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3 曹俊军;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原晋霞;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秀兰;交往中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何菊玲;教师教育范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邵兴江;学校建筑研究: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史根林;名校论[D];苏州大学;2007年
9 丁炜;全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房慧;经验学习的反思与建构[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冰;儿童日常艺术生活的课程价值及其实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林海燕;文化视野中的有效学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袁芳;高中语文教学中民俗教育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史娟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研究[D];广州大学;2008年
5 郑建芳;中职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林杰;家校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师赛男;情境、协作、会话[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韩美华;小学语文本色课堂导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明;中学物理教学语言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祁小飞;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强;让乔羽学校荡起绿色的双桨[J];基础教育;2004年06期
2 袁小虎;真正的施主[J];基础教育;2005年Z1期
3 唐瑞涵;;我的学校[J];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11年Z1期
4 陈德宝;凝聚 规范 创新 发展——梅陇中学提高教职员工队伍素质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教育;2003年12期
5 高峰;狗×的学校[J];基础教育;2005年03期
6 ;点将台[J];中小学管理;1996年10期
7 苏智峰;;我的梦[J];青少年日记;2003年20期
8 杨冠宇;;想念学校的生活[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10年12期
9 谢明辉;;美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特征[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2期
10 ;日本的鼓气学校[J];基础教育;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一所学校带富了一个村[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2 李磊;;让快乐飞翔——幸福校园的金钥匙[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3 李传义;;面向市场 挑战未来[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4 李磊;黄菊辉;;构建党员学习共同体 促党支部文化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5 祁士清;杨泽华;;区域推进学陶研陶 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A];庆祝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专刊[C];2010年
6 李磊;;让快乐飞翔——幸福校园的金钥匙[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7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课题组;;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8 张晓枫;;IT项目学习使我们成为学习的共同体[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9 周游;;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策略[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10 陈述;;中国现代化区域推进的策略选择[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时晓玲 刘琴;“学习共同体”让所有学校共同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魏颍;好学校就在咱家门口[N];天津教育报;2007年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胡德维;怎样成就一所好学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高子阳;轻轻松松让学校走向一流[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张建坤;学校因教师而存在[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张肃菲;学校期盼更多地了解企业[N];中国汽车报;2005年
7 赫 u&;学校≠法院[N];中国教师报;2005年
8 山阴客;抵制豪华学校[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凌龙华;学校应实现智慧型成长[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 特约作者 苍山子;学校该聘谁[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刘世民;错位与抉择[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郑频频;上海市社区控烟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钟国祥;基于网格的智能学习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沈云波;学不可以已[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淑艳;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裴雯雯;高校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金萍;基于教学平台的远程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文杰;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问题解决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宏强;促进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海月;高校组织气氛与研究生学习共同体的影响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陈梦琳;论高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0年
8 营永霞;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徐淑凤;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学习共同体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程程;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问题驱动式学习方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30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430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