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阶段教育供求关系变化及其特点分析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has entered the ranks of middle-incom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During this period, the living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subsistence consumption to development consumption,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whi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sumption of educational services, has been increasing. The middle-income class needs to become a new hot spot for high-level, high-level and high-quality education. We need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macro-policies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coming perio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And strive to be able to human resources input and human resources level promotion,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作者单位】: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
【分类号】:G40-0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莉;;农民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状况相关性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2 王淑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理性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操申斌;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蒋荷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技术和制度选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胡昂;辩证地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剥削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计毅波;论我国当前诚信失常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彭庆刚;思想政治工作持久精神动力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荣国;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第一要务[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7 金昶;关于全民健身服务社区的新概念[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8 沈亚平,许欢科;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感[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焦元森;;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必须重视高新技术产业[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庄寿强;;论创造、创新的异同及其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2 曹前发;;江泽民与我国“十五”期间四大标志性工程[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庞凤喜;;论社会公平、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税[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一鸣;;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公务员诚信建设[A];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研讨会暨2006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吴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杨建堂;孙建铎;王燕;;以GDC为核心构建安阳市电子政务平台[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8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9 江洪;;肥东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10 孔寒冰;;试论“三个代表”政治现象的产生过程[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东;城市社区自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靖北;现代中外政党—国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树昌;中亚五国和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肖光荣;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长清;论江泽民的权力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马建新;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赵岩;税源管理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曹汝华;中国农村融资问题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9 吴秋明;集成管理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林乐芬;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公司治理与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正祥;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经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韩慧敏;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张建钢;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储峰;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计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6 王志梅;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7 钱和辉;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的历程与经验[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华;中国共产党运用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姚庆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的形成和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肖利航;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地方税收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香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J];江苏高教;2005年03期
2 陈晓宇,闵维方;成本补偿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1999年03期
3 鲍传友;论现代视阈中的农村基础教育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4 柳忠友,吴俊;我国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探讨[J];理论月刊;2002年07期
5 张珏;也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公平[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金;美国税制改革剖析[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2 陈佑清;教育供求调节机制转换与教育改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6期
3 胡源茂;简政放权 转变职能——学习《纲要》札记[J];江西教育;1993年11期
4 刘兰平;论教育市场的形成及其作用[J];教育导刊;1993年11期
5 黄桂芝;挑战与对策[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6 宋林飞;观念、角色、社会结构的三重转换[J];江海学刊;1994年02期
7 朱龙杰;论抽样推断中的随机性原则[J];江苏统计;1995年08期
8 ;教育与产业合作的综合思考——“国际教育与产业合作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9 谈松华;中国未来教育发展中的民办教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6年06期
10 张国云!浙江;中国住宅业要靠中低收入者支撑[J];社会;199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贵华;石青辉;;由总体小康向“橄榄型”社会结构过渡时期的消费特点及营销对策[A];“2003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高国希;;大同理想、共同富裕与社会公正[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高国希;;共同富裕与经济公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本向度[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4 高国希;;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A];第13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国内学者论文集[C];2005年
5 吕会霖;;怎样寻求“和谐”[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曾国经;;英国的全科医疗与初级保健护理[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季如漪;;从“分异”到“相融”——混合居住模式的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吕会霖;;怎样寻求“和谐”[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洋;李建磊;;新疆滑雪消费市场前景分析[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裴俊华;发展教育产业刍议[N];安徽日报;2000年
2 文斋;美国高企中的印度人[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刘庆 蔡敏锋 黄燕玲 晓芳;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如何定[N];中国保险报;2000年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廖英敏;住宅产业发展及政策的国际比较[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5 新华;澳公布社会发展状况[N];金融时报;2000年
6 刘树铎;房改:两个遗憾 三个问题 四个难点[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7 蒋寅;电影票价再议[N];北京日报;2001年
8 记者 杨熙;争议的房价[N];财经时报;2001年
9 记者 张铭;信贷消费认知度七大城市翻一番[N];上海金融报;2001年
10 董辅浣;重提私营经济焦点问题[N];北京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雨可;中国经济转型期新中间阶层消费方式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何存钢;北京市中等收入者压力调查分析及压力管理[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金爱慧;中国弱势群体对政治稳定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连根;关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蔡永贵;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途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红;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D];广西大学;2004年
6 陈庆辉;北辰公司商业机会及发展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7 唐睿;中等收入阶层与稳定——北京市中等收入阶层状况和政府信任度分析[D];北京大学;2005年
8 张春花;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等收入者[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生龙;收入不平等及其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39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439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