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的实践特征
[Abstract]:Posi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ans that society or social groups exert a purposeful, planned and organized influence on their members with certain ideologies, political views, and moral norms. To enable them to form a certain social requirem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activities of social practice. In this social practice, one side is the main bo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other is the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ceptance. For a long time, people have studied more about the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despised or ignored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of the accep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damentally speaking,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inly depends on the acceptance, acceptance and practice of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
【基金】:2006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教师文化生态研究(2008BJY007)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项目:农民流动对青少年的教育影响研究(B034)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春洋;于春江;;民族政治发展:学术研究的缘起、现状及展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陈潮f;雍继敏;;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王荣科;艰辛探索的政治文化考察——毛泽东领导全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回顾[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石国亮;;论政党价值观的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吴昕春;论公民政治参与的环境要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关兴;;转型期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严一云;刘晓光;;当代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周晓桂;;我国社会流动的现状、特点及政治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钟芸;政治冷漠作为一种政治行为类型的根据和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刘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政治文明建设[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庆奎;谢梦醒;;和谐社会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2 王浦劬;;我国政治学学术发展中的基本关系论析——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3 温莹莹;;影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各因素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吕品;;对在网络时代改善党的领导的几点思考[A];研究领导科学 实现科学领导[C];2008年
5 王士如;;政府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和利益表达——解决民生问题的政治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6 赵勇;;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石——政府权力的“低姿态”[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元善;居欣;;浅谈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机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丰存斌;;从外延型到内涵型: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逻辑转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赵明;牛忠江;;村民自治的法律困境与路径选择——以村委会民主选举为切入点[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磊;建设有中国特色党政关系的理论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王传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刘学军;超越传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时煌军;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社区党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鲁秀娥;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安琪;企业文化视域中的青年职工政治社会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刘庆丰;改革开放进程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服力初探[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永光;我国政党制度规范体系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余友前;我国政府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媚;;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的静态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朱宇华;向芳青;;把握接受主体特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3 赵志华;徐永赞;;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规律[J];河北学刊;2007年03期
4 李敏;;基于接受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华章;2010年14期
5 王瑞娜;陈蕾;;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再认识[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沈子雯;;合理运用接受心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青年科学;2010年04期
7 陈丽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几个问题研究评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4期
8 李荣汉;邓晨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探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郝英杰;马海红;;互联网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的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周青利;;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的现状及争鸣[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亭;;毛泽东《讲话》的艺术哲学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2 胡妍;;论话语理解的语义联想策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盖生;;负刃效应:新时期文学理论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认定的偏失[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郑国铨;;论文学的价值观念[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5 杨春忠;;毛泽东《讲话》文本“显结构”解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高凯征(高楠);;文学的道德价值[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董学文;;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张彦哲;韦华;;读者的需要和水平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试谈毛泽东的接受美学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佴荣本;;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陈友军;;略论电视剧收视率与艺术审美价值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齐;戏曲音乐与接受主体[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景伟健;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差异辨析[N];贵州政协报;2008年
3 方伟;拿什么来拯救你 我的文学[N];文艺报;2003年
4 薛晖;让听众“身临其境”[N];中华新闻报;2006年
5 乔林;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N];中国保险报;2001年
6 十八里建工处党委宣传部部长 王永芳;思想政治工作“五性”[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0年
7 浙江省上虞市金近小学 何夏寿;校园标语,想说爱你不容易[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郭柏春;德育实效性取决于接受[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谢九如;农村科教片创作要实现三个转变[N];中国电影报;2006年
10 山西省阳泉十中校长 王保国;好孩子是“暗示”出来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李宗刚;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武文华;音乐感性经验描写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4 王丽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徐永赞;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刘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接受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先义;德育价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颖;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超海;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与舆论引导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金重建;有声语言传播主体创作自觉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驱力构成与驱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志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主体被动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波;凝视 解读 内省[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海涛;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探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玉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规律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合力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志华;网络文学主体论[D];河南大学;2007年
8 沈喜阳;俄苏“红色经典”在当代中国的接受[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汤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杜昆;沈从文小说接受研究(1925-2005)[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47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44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