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我国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特征及其转型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02 04:10
【摘要】:在"记忆型"课堂教学文化的影响下,我国课堂教学过程呈现出几个显著的特征:中立化的知识观、独白式的教学方法、等级制的学科结构、忙于应试的师生和终结性的评价方式。这些特征背后都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重建课堂教学文化十分必要。当前,应该首先努力使教师形成正确的"方法"意识、形成怎样才算是"有效教学"的共识、丰富他们的"学科教学知识"、合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memory type" classroom teaching cultur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of our country presents several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neutral view of knowledge, monologue teaching method, discipline structure of hierarchy system, Busy with the examin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final evaluation of the way. There are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factors behind these characteristics, so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truct classroom teaching culture. At present, teachers should first make efforts to form a correct "method" consciousness, form a consensus on how to be "effective teaching", enrich their "subject teaching knowledge", and rationally excavate cultural factors in discipline teaching.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classroom teach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学校文化创新与学生创造力开发研究”(课题批准号:BHA07003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秀萍;;教学文化:师生生活方式的构建及呈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宝存;;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沙琦,冯建军;论主体间性及其教育[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陈大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兼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王志定;;IT环境下会计教学模式的探索[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2期

5 王骥;课程评价改革趋势探微[J];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6 薛焕玉;;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严仲连;德育课程及其特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8 龙宝新;从理性观的变迁看教育精神的转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9 李长伟;批判与反思:教育学的生命之维——与李政涛同志商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苏静;论课程观的主体间性转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3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贾存军;语文互动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世清;反思与重构:教育交往中的言语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5 汪昌华;班级学生社会分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兴玉;历史反思与生态建构—当代语感理论的认知基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世凤;小学德育新课程生活化取向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秀玲;论教学中的动态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黎明;基础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2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3 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伯权;;肯定的评定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2 粟增富;;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物流教学过程之辩证论[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6期

3 周永红;;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5期

4 王林绪;;谈幼专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1年23期

5 瞿伟;;动静结合,让课堂充满生机[J];成才之路;2011年24期

6 杨强;杨学光;王涛;;浅谈教师的职业素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3期

7 陈雨亭;;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课堂教学文化创新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刘晨晨;王伟;;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8期

9 孙小斐;;浅谈信息化教学[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10 张学臻;;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峰;严军;张香兰;;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研究[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翟先萍;周志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规律初探[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3 崔定升;;教学过程矛盾运动的理论及其数学模型与实践模式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徐云鸿;;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谢水芬;;试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辩证观 兼论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6 张敏;;信息环境下互动教学研究与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毛占稳;;关于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思考[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周艳萍;;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影响下的高职高专教学[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罗英茹;王炜;张景仁;马民;;网络课程教育质量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吴立军;;考生心理失衡简析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晓晖;“设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N];九江日报;2010年

2 崔玳醴 利州区大东英才学校;巧用多媒体让教学过程更加和谐愉悦[N];广元日报;2009年

3 李天虎;学比教更重要[N];中山日报;2005年

4 安塞县延安保小 刘桂莉;教师应做到“三不要”[N];延安日报;2010年

5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 康广印;新课标下教学过程的完美实现[N];学知报;2010年

6 周彬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写给明天的课堂[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实验小学校长 赵建华;“喜新”不能“厌旧”[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卫辉市第九中学 满海群;如何定位教师的角色[N];新乡日报;2008年

9 胡承武(作者单位:兰州市榆中县麻家寺学校);教与学的转变[N];甘肃日报;2005年

10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文教室 冯福泉;主辅备课模式好处多[N];中国教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2 刘冬岩;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8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冯季林;教学的游戏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郑和;追寻生命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朝煈;教学过程中伦理问题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德汞;教学过程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宏霞;中西方课堂教学差异的文化探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孟云;论教学过程中学生民主素质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费秀芬;试析波兰尼默会知识论的教育教学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红玲;论教学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7 李丽娟;在线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与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杨波;新课程背景下形成性评价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晓雪;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与学过程评价设计[D];河北大学;2005年

10 王芳;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52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452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6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