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哲学中的理想人格探析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er Confucius first put forward the personality of the saint, as the ideal personality of the highest level, and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the ideal personality pattern of the "The King of the Interior".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e-Qin educational philosopher Mencius and the Chinese sage, the saint's personality is enriched, and the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e Wei-Jin period, the metaphysical education philosopher has made a metaphys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aint's personality, and the ideal personality is further developed. By the time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ers such as Ercheng, Zhu and Wang Yangming have given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the saint's personality, and the ideal personality has developed to the peak. The core of the thought of the ideal personality in ancient times lies in the unity of the perfection of the personality and the unity of the practice, the good moral character and the moral practice, whic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trengthening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and promoting the personality shaping and cultiv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保定学院教育系;
【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教育哲学中的理想人格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完善”(SZ090305)
【分类号】:G40-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尼·绍尔扬,黄坤坊 ,蔡振生;南斯拉夫教育理论和政策的一些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2 R·D·范斯科特 ,R·J·克拉夫特 ,J·D·哈斯 ,蔡振生;当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3 郭旭;阎振海;杨传哲;罗俊;;介绍帕克多种水平的教育思想[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11期
4 ;顾明远:怎样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给北师大教育系学生的讲演)[J];中国教育学刊;1980年01期
5 黄济;关于教育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6 陈侠;师范院校《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1期
7 本刊编辑部;;《许崇清教育论文集》编辑工作已经完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8 张家祥;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哲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9 陈科美;;杜威教育哲学的重新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10 特尔·霍华德·贝尔;李维;;移情和美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雷豪;;论心理咨询的教育哲学底蕴[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刘惊铎;;张载德育思想中素质教育理趣[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张品端;;朱熹对孔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纪念朱子诞辰870周年会议文集[C];2000年
4 高永欣;;浅谈英国外语教育特点及其借鉴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徐小辉;;试论语文教师应重视理论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戴木才;;道德教育的整体性与道德教育哲学[A];首届国际道德哲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高时良;;陶行知教育哲学的儒学渊源[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郑旭东;;教育技术哲学研究论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雪红;;试论网络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定国;林若红;;建立“以生为本"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振蓉;杨振宁谈百年科技发展与教育改革[N];光明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李虎军 王百战;西部色彩与国际色彩[N];科学时报;2000年
3 安青;彼得斯祥释理性道德[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朱小蔓(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一种个性化的教育 哲学表达方式[N];光明日报;2001年
5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人文学院院长 胡显章;谈大学和中学教育的衔接[N];光明日报;2001年
6 杨钋;早稻田大学以校友服务社会[N];科学时报;2001年
7 金忠明;换一种眼光看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余自强;科学课程的科学探讨[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沈新;培养大学生“第三种能力”[N];中国矿业报;2002年
10 刘云杉;“The Educated Person”or“The Educated Male”?[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冬梅;朱熹的“持敬”说读解[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凤香;《内经》养生心理学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玉玲;雅克·马里坦的道德教育哲学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5 刘兴红;教育技术观念的变迁和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云;素质教育:教育哲学的当代热点[D];新疆大学;2002年
7 张东海;元代江西陆学教育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杜文丽;民主与教育:杜威教育哲学初论[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成媛;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吕会清;语文教学与学生“文化——人格”的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52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45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