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
[Abstract]:First, the introduction of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factors refers to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promote classroom teaching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teaching results. Classroom teaching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teacher grasps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accomplishes the teaching task through teaching and learning under a specific teaching environment. In a broad sense, all the factor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such as teaching, can be found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作者单位】: 湖南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小碚;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J];教学与管理;2000年10期
2 钟鹏明;;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军;;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09年01期
2 范蔚;叶波;;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金爱红;;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J];成功(教育);2010年10期
4 任永泰;汤岩;焦扬;;高等农业院校提高公共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焦扬;任永泰;刘振忠;;高等农业院校数学类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调查[J];北方经贸;2011年12期
6 王建明;;职中计算机操作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4期
7 汤岩;任永泰;葛慧玲;;关于提高大学公共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3年14期
8 张玉胜;王天桥;王维江;;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9 江芳;;教师课堂行为有效性的标度[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蒋海梅;;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模式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金;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建国;中学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左敏;中职学校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孟祖国;高中数列的有效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树蕾;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理论与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乃斌;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7 苏凤荣;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史与思[D];宁波大学;2009年
8 邹琴;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影;新课程背景下的外国小说欣赏课教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钟鹏明;;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1年04期
2 陈从耘;试论教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1992年11期
3 汪霞;教师输出教学信息的艺术[J];课程.教材.教法;1995年09期
4 李康;教学策略及其类型探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5 自在;;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198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祥旗;;谈谈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J];中学数学教学;1983年01期
2 王子健;要重视幼儿园美术课中的巡忯指导[J];幼儿教育;1984年04期
3 史仰山;;深入课堂听课[J];人民教育;1984年03期
4 舒畅;;评《〈桃花源记〉课堂教学综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5 袁朝晖;改造课堂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1985年01期
6 李君容;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J];江苏教育;1985年Z1期
7 马培福,杜殿坤;尊重小学生的自尊心[J];江苏教育;1985年Z2期
8 练国争;致知·入情·悟神——《少年闰土》备课提要[J];四川教育;1985年09期
9 邱伯勋;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1989年02期
10 刘立祥;;人体语言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窦步云;;课堂,永远为学生而选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2 王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任务的变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3 宋晓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王兰英;;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海燕;;激情,演绎美术课堂的优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6 邓志;;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疑置问[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7 黄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8 杨大千;刘彦红;;高校课堂教学艺术性之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9 付桂芳;;课堂教学录像研究——质与量研究结合的突破[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陈富斌;;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和谐政治课堂教学——对高中政治新课程和谐教学的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树伟;一个人的反思和教育的梦想[N];中国教师报;2005年
2 李彦平;鄂旗努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3 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 严寅贤;学生自主发问的“美式”课堂教学值得借鉴[N];光明日报;2010年
4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莫让学生在“被学习”中悟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鄢陵县初级中学 闫军超;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N];学知报;2011年
6 顾金光;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之符号诠释[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陈超良;市一中教学改革推出新举措[N];湘潭日报;2006年
8 南京体育学院附中 韩明忠;抓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河东区实验小学校长 杨军红;牵手引领 践行反思[N];天津教育报;2008年
10 徐丽华;地理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N];伊犁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范铭;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非期待答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秀峰;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的演进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杨玉东;“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晓莉;《伤寒论》中英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比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岚;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度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玲;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肖康舒;试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素苑;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树雷;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6 柳如;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艳伟;高中地理课堂中的问题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强;在线测评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大鹏;新课程条件下中学德育课堂教学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熊怡海;高中生物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64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46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