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原生家庭特质焦虑及心理健康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04-24 12:58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现状及其与原生家庭、特质焦虑、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攻击行为问卷、原生家庭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及特质焦虑问卷,对某大学405名大学三、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27.7%的大学生表现为中度以上的攻击行为倾向;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水平显著低于暴力罪犯群体(P0.01)。攻击行为总分及4个因子与特质焦虑呈正相关(P值均0.01),攻击行为总分及除言语攻击外的3个因子与原生家庭呈正相关(P值均0.01),攻击行为总分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其他方面因子,敌意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和其他方面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特质焦虑、原生家庭和症状自评量表的其他因子能预测攻击行为倾向(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攻击行为倾向,特质焦虑、原生家庭及睡眠和饮食情况与攻击行为倾向关系密切。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ggressive behavior tendenc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imary family, trait anxiety and mental health level,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using aggression behavior questionnaire, original family questionnaire,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and trait anxiety questionnaire (TSA), 405 third and fourth graders of a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27.7% of college students showed moderate or higher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their level of aggressive behavio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violent criminals (P0.01). The total score and four factors of aggression behavior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rait anxiety (P < 0.01), and the total score of aggression behavior and 3 factors except verbal aggress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ative family (P < 0.01). The total score of aggressive behavio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ther factors of SCL-90, hostility and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d other factors (P < 0.05).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rait anxiety, primary family and other factors of SCL-90 could predict aggressive behavior tendency (P < 0.01).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aggressive behavior tendency, trait anxiety, primary family, sleep and die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ggressive behavior tendency.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中心;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建榕;男女学童攻击行为的路径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建榕;;学龄儿童攻击行为的追踪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点权;青少年文明心理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简福平;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炳芳;浅析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成因[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2 李婧洁,聂衍刚,张卫;媒体与青少年暴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王俊;余毅震;;攻击行为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配对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3期

4 陈欣;杜建政;;父母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4期

5 李丹;周志宏;朱丹;;电脑游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家庭各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2期

6 倪凤琨;自尊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7 周朝昀,张晓斌,沙维伟;攻击行为生物学基础研究现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5期

8 朱相华;魏贤玉;王成东;李娇;;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交功能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5期

9 朱相华;李娇;杨永杰;魏贤玉;田玉湘;乔娟;左晓伟;;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11期

10 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灵;中学生攻击行为的情境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丹媚;;反社会人格障碍与攻击的相关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8期

2 尹福琴;;家园携手关注幼儿的行为与心理系列之四: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J];早期教育(家教版);2010年09期

3 王林松;;成人攻击行为的心理发生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12期

4 赵鉴洲;;正确理解激怒中儿童的无害释放攻击行为[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8年12期

5 吕凯;;幼儿的攻击行为与矫正[J];大众心理学;2005年05期

6 郑宏明;孙延军;;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及相关变量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7 张文新;80年代以来儿童攻击行为认知研究的进展与现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8 刘建榕;男女学童攻击行为的路径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6期

9 李雯丽;藏在大脑中的魔鬼[J];科学大观园;2005年18期

10 周惠宇;;胆小的人先出手[J];大科技(百科探索);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晓君;陈旭;;3-5岁留守幼儿抑制性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韩斌;张文新;陈光辉;李春;;家庭教养方式在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儿童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岳盈盈;寇_g;;初中生自尊与攻击行为关系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益文;张文新;;发展心理学幼儿攻击行为与“心理理论”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赵冬梅;周宗奎;;童年中后期攻击行为发展趋势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任瑞卿;张日f;;攻击性幼儿的箱庭特征及其箱庭干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李春霞;周晖;李峰;苏岚颖;;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友谊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明华;郭兰;;高校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宗奎;刘华山;孙晓军;赵冬梅;;童年中期同伴交往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岳盈盈;寇_g;;初中生自尊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智慧;远离愤怒与孤独[N];健康报;2003年

2 唐安平;被动——攻击行为 心理扭曲的反映[N];健康报;2003年

3 翁晖亮;矫治儿童攻击行为[N];健康报;2003年

4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 位照国 刘铁榜;血色迷雾背后的心理学思考[N];健康报;2010年

5 陈燕琳;怎样矫正孩子攻击行为[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心理科主任 翁晖亮;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与对策[N];中国医药报;2000年

7 心理学博士 王国荣;杨端暴躁找到生理病因[N];北京科技报;2006年

8 丁勤;我孙子过分冲动为哪般[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石国兴 高志文;心理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N];光明日报;2005年

10 陈福新;罚出心病[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靳宇倡;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陈妙;台湾地区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现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亚真;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热认知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纪林芹;儿童攻击、相关问题行为的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冯夏婷;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公桂兰;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淑珍;焦虑与执行功能子成分关系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安;工读生冲突责任判断与攻击行为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徐馨琦;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亭亭;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查抒佚;儿童气质和关系攻击行为对受欢迎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徐林芬;父母对儿童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的信念[D];浙江大学;2005年

8 高秀苹;小学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及其与攻击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江雅;隐性与显性自恋者在同伴拒绝下的攻击行为差异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姜微微;儿童攻击性行为特质信念及其对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64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464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6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