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学术力量——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学研究所发展概述
[Abstract]:Education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pirituality as its Noumenon, and the mission of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and promote human spirituality so that it can be fully generated and achieved the greatest goodness, and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is a process of "ignorance-knowledge-ignoranc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hould adapt to global problems and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mor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ulture, scientific curriculum should reflect the spirit of humanity, teaching should reflect the spirit of dialogue,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a process of liberation;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innovation and personality, knowledge, epiphany and so on. The direction of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should be humanities-oriented specialty rather than science-technology-type specialty. The true educational idea should be the focu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cultivation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adhere to the trinity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thought. Educational research is a comprehensive study. Educational research should return to the world of life and adhere to the integration of natural science research paradigm and humanism.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新卓;专业:教师生存状态与教育问题的一个分析视角——兼答教师职业为什么要专业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2 李太平;;论教师研究范式的转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1期
3 李太平;;当前教育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种倾向[J];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4 张应强;赵军;;后现代主义与我国的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5 周治金;杨文娇;;隐性知识、内隐认知与科学创造[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周治金;杨文娇;赵晓川;;大学生创造力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7 雷洪德;;知识的获得与扬弃——涂又光先生关于教育过程的哲学思想[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8 朱新卓;;人性灵:教育的人性论——解读涂又光教育思想之人性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9 朱新卓;教师专业化的现代性困境[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李伟,梅波;剖析中国农村教育研究贫困症[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雁;浅谈提高职高学生计算机课学习效果的途径[J];成人教育;2005年06期
2 李伟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07期
3 黄东桂;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透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罗海鸥;教育的还原与更新——试论教育本身[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5 张齐;朱宁西;田立斌;;基于课外科技活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彭未名;德育之为德育——大学德育研究的前瞻性评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1期
7 王一涛;农村教育贫困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利益集团的视角[J];教育科学;2005年03期
8 操太圣;卢乃桂;;追求特质的虚妄:关于教师专业化困惑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9期
9 张培;;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3期
10 刘理;;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取向分析[J];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鲜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志军;德育管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志泉;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理;论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巧华;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徐旭如;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的分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唐建生;化学教学中五年制师范生环境行为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昂;可持续发展德育体系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铁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高树雄;论以学校为中心的“双主导”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柳德玉;论教师经历与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朱新昌;经济全球化浪潮对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武海燕;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研究(1978-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俞露;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省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余凯,徐辉;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教育思潮引论[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3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4 俞吾金;关于人性问题的新探索——儒家人性理论与基督教人性理论的比较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杜时忠;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J];高教探索;2002年04期
6 王昱;戴良铁;熊科;;高校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J];高教探索;2006年04期
7 朱新卓;;人性灵:教育的人性论——解读涂又光教育思想之人性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8 杨春梅,席巧娟;课程与教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6期
9 周治金;杨文娇;;隐性知识、内隐认知与科学创造[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初生;;叙事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鸿沟跨越[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2 李先智;;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特点与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4期
3 蒋建华;;教育舆论分析的价值与思路[J];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4 彭豪祥;谭平;;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反应偏差及其解决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年21期
5 许锡良;;名人传记对于教育研究的意义[J];基础教育;2007年10期
6 侯锁生;;研究型教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呼唤——现代教师论之三[J];中学教育;2002年09期
7 伍辉燕;;教育领域现行学术评价制度的弊病及重构[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8 ;《江苏教育研究》2011·7A要目[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0期
9 张聪;于伟;;近十年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研究的梳理与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09期
10 颜雯;;浅析博物馆网络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伦信;;论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在近代中国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傅维利;;教育研究原创性探析[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4 杨寅平;薛晓明;;略论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及其指导意义[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5 张瑞t,
本文编号:2465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46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