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传统中国“师徒如父子”隐喻及其伦理关联——师生关系之传统塑造及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19-04-30 06:29
【摘要】:本文在解析传统文化之伦理关联基础上,以师生关系为视角,探究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中之师生关系所蕴涵之价值基础及其伦理关联,并认为"师徒如父子"之伦理逻辑必然包含师生关系之伦理钳制价值目标,从而导致对教师之德行、智能之权威假设,于规范教师言行之际,强行导引学生之言行合于道德规范。其中,虽存在诸项理性价值缺失,但确乎于教育理念中渗透了必要之道德伦理滋养,师生关系之现代转型实则意味着从传统之身份强制道德关系转为权利对等法律关系。
[Abstract]:......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处;
【分类号】:G4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星久;从人的观念看中西政治法律传统的差异[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许殿才;《白虎通义》中的国家学说[J];中国史研究;1997年02期

3 巴新生;试论先秦“德”的起源与流变[J];中国史研究;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杨国平;《物不迁论》义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王光照;卞鲁晓;;20世纪《列子》及张湛注研究述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黄辉;赵川;;论马融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查昌国;刘向对儒学领域拓展的贡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6 胡光波;;“诗无达诂”的批评方法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宋野草;;象数易学的哲学内涵[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唐文明;弘道崇德:孔孟儒家的两个终极伦理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张碧波;古朝鲜文化探源[J];北方论丛;2000年01期

10 张洪恩;德与周代宗教意识[J];北方论丛;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崣中PI;;炼精化气,结精成神——《太平经》及《老子想尔注》之精气观研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2 张晶晶;郑会颂;;试论先秦名家思想有助于深入理解标识管理(IdM)[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燕婴;;孟子“仁”论的两面性与终极旨归[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陈火祥;;中国期刊编辑出版的三度空间论[A];学报编辑大视野——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编辑学论著评选获奖论文集粹[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7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勉;;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年04期

2 狄少军;;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好英语的前提[J];天津教育;1993年04期

3 刘相博,陆广珍;融洽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J];内蒙古教育;1997年03期

4 黄晓玲;试论素质教育中师生关系与教师角色的塑造[J];教学与管理;2001年18期

5 王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心理效应[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鞠正刚;教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S1期

7 苏敏;尊重与赞赏——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桥梁[J];广西教育;2002年32期

8 肖利,张晓芬;面向21世纪建立新型的高校师生关系[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张培;道德教育中师生关系研究的一般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12期

10 邱爱萍;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媛;樊晶;;试述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张春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3 张颖;;用赏识托起学生飞翔的翅膀[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何彩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孙玉民;;“交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7 张秀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8 王茜;陈会昌;;师生关系对小学一年级同伴关系影响的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权江红;伍新春;;教师效能系统训练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利;;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彦林;太远太近与恰到好处[N];济宁日报;2008年

2 九江县一中 谢翔;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N];九江日报;2009年

3 双滦区河北承德实验中学校长 李振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N];承德日报;2009年

4 红安四中 耿协金 曾建新;打造良好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N];黄冈日报;2010年

5 山大华特卧龙学校西校区初中部 刘富强 国树锋;素质教育中要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N];学知报;2010年

6 黄山中心小学 杨进;老师,朋友[N];徐州日报;2008年

7 南华县职业高级中学 李秀萍;浅谈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8 姚娜;转差教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N];锦州日报;2010年

9 徐平 辽宁大学副校长;从教学入手重建大学师生“从游”关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龙玫;师生关系期待互信平等[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鹏;当代中国高校师生关系冲突的文化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家安;德育生态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咏梅;从管治到善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天策;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方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江平;试论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煜;论民主式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郝项莉;师生关系的当代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君霞;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桂月;《英语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勉媛;初中生自尊的发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朱浩;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教育的转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周相玲;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68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468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9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