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无尽的探索
[Abstract]:Just as the spring breeze of the new curriculum blows all over the land of China, when the voice of "education plan, teacher-oriented" is resounding thousands of miles in the sky, we naturally turn our attention to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curriculum reform has always been accompanied by the link of teachers. Because the curriculum is implemented by teachers in the final analysis, if there is no understanding and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curriculum reform will eventually fail. Then, how to train the future teachers to adapt to the curriculum reform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Fortunately, we are already working on these problem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崔允o7,王少非;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框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2 顾明远;对教育定义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3 张翼星;;试论当今大学的通识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4 陈桂生;;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思想道德课程”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5 胡艳;从21世纪教育发展趋势看未来教师角色特征的变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邹霞,江玲;论21世纪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李兆群;试论教师形象审美自塑[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8 李兆群;简论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张倩苇;视觉素养教育: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10 李芒;郑葳;;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历史审视[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4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云艳;幼儿好奇心发展与教育促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严书宇;社会科课程研究:反思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朝东;论教育启蒙与公民人格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凤杰;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旭如;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的分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李玉玲;论大众健美操的教学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晓东;九年义务教育初二阶段(八年级)数学素质教育教学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加军;论体育教学艺术[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瞿文华;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贺更粹;以主体性教育理论指导高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周树文;内蒙古高等农业院校教学质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10 范淑娟;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感性思维[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f浩,钟声m$,萧广润;电工学课程必须改革——评介国外大学非电类电工教材[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2 林木欣;关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探计[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3 叶立群;中小学课程设计中的三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2期
4 林金铭,傅光洁;别具一格,堪资借鉴——M.I.T.《机电动力学》第一卷的试用情况与初步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1981年01期
5 ;我系三个专业的专业课改革情况[J];高等教育研究;1981年04期
6 何培之;“普通化学”课程改革的试验[J];化学教育;1981年03期
7 ;关于支持和订阅《中学政治课教学》刊物的通知[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1年01期
8 孙昌璜;;试论农学基础课程在高等师范学校生物系教学中的作用和改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9 郭奕玲;;普通物理在工科院校的地位和作用——介绍美国关于大学是否要开设普通物理的一场笔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1年01期
10 王佩雄;从教师权威、儿童中心到课程结构——略论近、现代西方教学论发展的若干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启谈;;系统原则和高师课程改革[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2 叶一舵;;高师公共课心理学“六位一体”综合教改的实践和理论[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徐振平;丰慧根;姚开辉;;现代教学中智能素质的培养[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4 王应明;;面向21世纪的《数学模型》课程改革[A];1998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王建国;;论工程图学课程改革之我见[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6 陈翔鹤;曹敏;姚慧君;高西林;周宗团;张新伟;曲双为;;机械类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实践与体会[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7 苑国强;;山东工业大学“甩图板”工程初探[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8 王启美;;现代图学教育改革的探索[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9 张晓红;;机械类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陈桂芬;;关于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骞;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山东省沂水县龙家圈中学 姚金明 孙纪芳;国外课程教材改革的特点[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记者 李建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启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技术学科组组长 黄汉升;依据新课程方案 建设新教材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北京市朝阳区华严里小学 郑瑛;美、日课程改革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大阪;日本中小学校园网发展迅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唐青林;校本课程: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高耀彬 特约记者 贺斌;面向新世纪的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记者 李建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最后攻坚[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张玉玲;从改革课程方面实施“减负”[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余志文;香港校本课程发展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胡东芳;课程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邬志辉;从教育现代化到教育全球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潘苏东;从分科走向综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庆芳;美国高中课程发展研究——从失衡发展到基础振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郭宝仙;英语课程组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冰冰;论如何超越教学法进行有效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烁;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借鉴[D];河北大学;2000年
3 曾晓荣;我国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陈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结构优化论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黄爱锋;面向21世纪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发展的历史回顾、展望及改革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肖怀宝;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课程改革方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钟志勇;国家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与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郑勇;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吴品杉;“研究性学习”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群林;中小学活动课程浅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478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478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