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认识论视野中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11-01 22:52
【摘要】: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对于二者关系的传统认识主要源自实证主义的认识论。从实证主义、现象学—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的认识论来考察,会发现课程理论源自具体的课程实践,具有多种类型,二者之间是一种平等对话和开放的辩证关系。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贺佩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3 傅炳熙;个性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梁书凤;;隐性课程: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资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张宏薇,陆作生;学校教育中各层次目标特点及关系的分析[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6 王笃勤,卜焕芳;自主学习与教材把握[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张增田,靳玉乐;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8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9 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10 何元春;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多元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2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余红霞;;探析建构主义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5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10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青;高中综合理科课程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纪九利;中国普通高中物理教材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马海燕;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5 郑伟;高中研究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邓友超;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胜;高中化学实验教育系统的构建与实施[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8 郑利明;高师化学系课程结构的改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雨强;综合理科课程开发及其支持体系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周晓鹏;人教社高中化学教材“学材化”探索的评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逸敏;;以实用技术为本 主抓实践环节[J];煤炭技术;2011年09期

2 杨继环;贾锦钰;;关于构建军队网络大学课程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年02期

3 范会敏;;课改中心话语的反思与建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年21期

4 闫飞龙;;课程研究范式及其发展趋势[J];教育与考试;2011年04期

5 曾起堂;;基于“任务—过程”远程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符长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专业成长袋”建立、使用的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7 宋林飞;;着力提升教研员课程指导力[J];现代教学;2011年Z2期

8 王爱华;;《理解课程》对当代课程改革的启示[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王典举;;论课程开发的实践走向[J];文教资料;2011年17期

10 谢海英;;学前教研员在专业课程领导中的作用[J];现代教学;2011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2 张斌贤;;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黄大方;;浅析课程自主学习设计的结构与层次策略[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4 靳玉乐;;二十世纪美国七大课程事件评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李波;;利用教育技术实现校本双语教学[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6 张传燧;;程端礼及其《读书分年日程》的教学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林英;;学习论和导学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万学俊 何明艳 平川区响泉小学;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新课程实践[N];白银日报;2010年

2 姜美玲;教师:革新的课程实践者[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记者 程墨;湖北两万农村教师免费高校“充电”[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郝忠勇;师生:教材的另一半[N];中国教师报;2005年

5 桑国栋;新课改呼唤研究型教师[N];张掖日报;2005年

6 岳刚德;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下的课程话语[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靳玉乐 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许序修 王守琼;培训要突出教师主体地位[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深圳市桃源中学校长 李维典;用多维平台撑起教师发展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李亚平;整合资源发挥新课程德育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玉梅;社会批判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4 廖辉;学校课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雨亭;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静;意境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伟伟;20世纪上半叶美国课程理论的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乐韵;从课程理念到课程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肖明全;论杜威的课程理论及其现代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轶U,

本文编号:2554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554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0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