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书院学术委员会成立暨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明远;当代工业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聂皖辉;桐城中学创办人吴汝纶[J];安徽教育;1980年11期
3 罗佐才;中国古代教育家和学者论背诵[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4 陈汉才;“有教无类”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吴立岚;感化教育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续完)[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6 ;教育家、科学家谈能力发展[J];江西教育;1980年01期
7 ;我院奖励优秀学术论文作者[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8 李世邦;试论孔子的教育实践及其文与智、学与思相结合的教学方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9 ;《中国教育家传略》选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10 陈鹤高;美国把电子计算机广泛地运用于基础课教学[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伯泉;;序言[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战略研究综述部分[C];1997年
2 何伯泉;;序言[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技术论文部分[C];1997年
3 杜一民;;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医学教育改革的启迪[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4 牛会巧;;“说课”有利于中等医学教育的发展[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5 杨兆民;;一代宗师 心系农村——再读《简易灸治、丹方治疗集》有感[A];纪念承淡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国际针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黄金钟;;朱熹与福建书院考评[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7 陈家生;;朱熹咏闽山水诗的美感特征[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韩钟文;;朱子学术思想再评价[A];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9 步近智;张安奇;;略论朱子“格物穷理”说的认识论意义(提要)[A];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10 蔡厚示;;朱熹诗和诗论[A];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路艳霞;国内最知名艺术团体演出[N];北京日报;2000年
2 李晓育;王振山小提琴“新突破”[N];北京日报;2000年
3 晓东;联想要办一流研究院[N];北京日报;2000年
4 李春;雷达信号处理专家:保铮[N];中国电子报;2000年
5 那媛;“法制经济”的应有之义[N];中国工商报;2000年
6 ;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朱永新;理想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聂勇军;戈尔顿的“家庭性教育法”[N];中国人口报;2000年
9 ;陈鹤琴的家教原则[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钱塞韵;中国内审学会“风险审计”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审计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何宗旺;蒋维乔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屏;教育视野中的传统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华天雪;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5 刘向荣;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赵俊芳;论大学学术权力[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海云;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闻洁;余家菊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郑蔚萍;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董煜宇;朱熹科学思想管窥[D];郑州大学;2001年
6 袁小哲;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的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秦毅;一个实业家对教育的思考与追求[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运杰;陈独秀教育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宏;开端与启蒙:李贽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水永强;美国普及义务教育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68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56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