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9 07:24
【摘要】: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世纪,这也就意味着学习不再是学校脉络中的专属活动,而是随时随地发生的、无处不在的贯穿于人一生当中的事业。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科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变的更加地便捷、触手可及,个体只需要一台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对地地获取任何所想要的海量信息。在这种科技日新月异,学习灵活、个性及多元的社会境脉下,人人都将具有一重新的身份—学习者,学习者身份(learner identity)将是终身学习时代最为显著的身份标识。然而,审视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其总是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终身学习社会愿景的达成。一方面,学校仍旧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大工业时代的特征,学生的培养仍以封闭、固定、统一的方式为主,另一方面,教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的话语和实施,学生学习渐渐成了一种例行公事。而为了能够主动把握科技时代的机遇,应对个性、多元的终身学习型社会带来的挑战,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关键举措就在于要促使“学生”向“学习者”的转变,建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从理论层面去解答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建构问题,也即尝试从理论层面探究如何促使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建构。而此目的可转换为对(1)学习者身份是什么,它有哪些价值;(2)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依据是什么;(3)学习者身份具有哪些特征和结构要素;(4)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受哪些因素影响;(5)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有哪些建构策略或路径等问题的回答。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理论分析主要体现在对学习者身份的概念意涵和价值、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立论依据、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特征和基本结构要素(也包括理论模型的建构)等方面的分析。而实证研究则体现在以访谈和叙事研究的方式对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具体研究思路如下:首先,通过对学习和身份相关理论的分析和研究,寻找学习和身份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理解学习者身份的概念意涵及价值;其次,从学生学习的社会背景、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以及学习方式及情景的变革等视角出发,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实比照,建立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依据;再次,回到学习和身份的基本理论本身,通过对二者最为核心的本质要素进行分析挖掘,寻找学习者身份的基本结构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学习者身份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随之,籍由访谈和叙事的方式,以二东、春丽、夏荷、常青等四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框架,对他们学习及生活中的经历、故事进行分析,理解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建构策略。通过理论分析后发现:认知感(sense of recognition)、动机和情感(motivesemotions)、意义(meaning)、话语及行为(discourseaction)、归属感(belongingness)以及已有学习经历(previous learning experiences)等六个元素是构成学习者身份的基本结构要素,同时也是建构学习者身份理论模型的基础。而通过实证研究后发现,在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形成过程中,学习者身份的结构要素都发生了一定地变化:(1)认知感:从典型的学生到自主的学习者;(2)动机和情感: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外部动机走向内外动机结合;(3)学习意义:从无意义感到有意义感,从他人的意义到自我的意义,从表层的意义到深层的意义;(4)话语和行为:从被动到主动,从服从到自主;(5)归属感:更加多元、复杂和稳定;(6)已有学习经历:从以正式学习经历为主走向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经历相结合。而在影响因素方面,个人层面,如人格特质、学业成就、身份防御;教师层面,如教师认知、教师关注、师生关系、教师评价;同侪层面,如同侪关系;学校层面,如学校文化、班级规模;社会层面,如学习环境、技术条件等都对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建构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论包括:(1)作为学习者的认知感(sense of recognition as a learner)是构成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核心;(2)由接受“他人认知”到建构“自我认知”是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实质;(3)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意味着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3)由关注学习本身到关注人的发展是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标识;(4)已有主观学习经历是学习者身份建构的前提基础;(5)教师是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建构中的“重要他人”;(6)“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可以被用来描述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形成轨迹。最后,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建构策略可籍由以下五个部分来实现:第一,转变教育主体的角色认知;第二,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第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第四,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支持与配合;第五,基于福柯自我技术的实践。
【图文】:
(如知识、技能、理解力等)或动机(动力、情在其连线上。获得过程和互动过程的关系很自然果对这个图形稍加补充,我们会发现三个“角”个维度,即内容、动机和互动维度,前两者是与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相关。而三角形外部的区
为学习者身份建构支点的元素文中所言,任何学习都包含学习的两个基本过程:获得习的三个基本维度:内容、动机和互动维度。因此,,这维度可被视为是分析和理解学习的一种架构。这种学习非正式的学习,也不管是个体的学习,还是集体的学习过程和三个基本维度来得到理解。而在对学生作为学习前,我们有必要先就三个维度的各自的关注焦点以及各色和发挥的作用进行一定的阐释。度常见的代表性词汇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等,不过这只并非是对所有学习内容的一种描述。一般而言,学习者过内容维度—学习者可以做的、知晓和理解的事情—得图发展意义,即一种对存在的不同事物的一致性理解②,们能够应对生活中的现实挑战,最终我们发展了自己作我们在所处多种情境中恰当发挥功能的能力。与内容维于学习获得过程的另一端点。如果内容维度是对关于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2
本文编号:2633085
【图文】:
(如知识、技能、理解力等)或动机(动力、情在其连线上。获得过程和互动过程的关系很自然果对这个图形稍加补充,我们会发现三个“角”个维度,即内容、动机和互动维度,前两者是与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相关。而三角形外部的区
为学习者身份建构支点的元素文中所言,任何学习都包含学习的两个基本过程:获得习的三个基本维度:内容、动机和互动维度。因此,,这维度可被视为是分析和理解学习的一种架构。这种学习非正式的学习,也不管是个体的学习,还是集体的学习过程和三个基本维度来得到理解。而在对学生作为学习前,我们有必要先就三个维度的各自的关注焦点以及各色和发挥的作用进行一定的阐释。度常见的代表性词汇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等,不过这只并非是对所有学习内容的一种描述。一般而言,学习者过内容维度—学习者可以做的、知晓和理解的事情—得图发展意义,即一种对存在的不同事物的一致性理解②,们能够应对生活中的现实挑战,最终我们发展了自己作我们在所处多种情境中恰当发挥功能的能力。与内容维于学习获得过程的另一端点。如果内容维度是对关于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2
本文编号:2633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633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