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初中生网络欺负与抑郁: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效应

发布时间:2020-06-14 11:54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与电子科技产品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许多传统欺负行为借助网络与电子通信设备“改头换面”,变成了新的欺负方式——网络欺负。近年来,因网络欺负行为而导致的焦虑、社交退缩,退学、甚至是抑郁和自杀等影响,已经引起国际上许多研究者们的重视。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网络欺负行为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其中存在许多中介和调节变量。而青少年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正处于自我意识的第二次快速发展的关键期,身心发展未成熟,对于网络欺负的应对和辨别能力较低,使得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清晰性很容易受到网络欺负的影响。而自我概念清晰性又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网络欺负可能是对青少年的自我概念造成冲击和混乱,使得自我概念清晰性降低,进而不断加重其抑郁情绪。因此本研究假设青少年网络欺负/受欺负会加重其抑郁情绪,降低其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并且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在网络欺负/受欺负与抑郁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为了验证假设,研究随机选取天津市四所初中的学生为被试,使用问卷调查法,以网络欺负量表(含网络欺负与网络受欺负两个分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为研究工具。累计发放58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65份(有效率为96.75%),其中男女比例和年级比例较均衡。研究结果如下:(1)性别因素除在网络受欺负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网络欺负,抑郁和自我概念清晰性上不存在差异;(2)年级因素在各变量上不存在差异;(3)网络欺负与网络受欺负都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4)抑郁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5)自我概念清晰性在网络欺负/网络受欺负与抑郁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9.96%和33.86%。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初中男生网络受欺负的频率显著多于女生;(2)初中生网络欺负/受欺负的频率越高,其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越低,抑郁情绪水平越高;(3)由于初中生网络欺负/受欺负降低了其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使得抑郁情绪被进一步加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阳;范翠英;张凤娟;周然;;初中生不同网络欺负角色行为的特点及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12期

2 李娟;高雪梅;施桂娟;;青少年的网络欺负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01期

3 刘丽琼;肖锋;饶知航;陈婷;;中学生网络欺负行为发生特点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08期

4 程苏;;职场排斥与抑郁: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5 翟昶明;王晨雪;;电子游戏与社会行为:从GAM到GLM[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李醒东;李换;;网络欺负——悄然兴起的校园暴力[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7期

7 张郭莺;杨彦春;黄颐;刘书君;孙学礼;;成都市6~16岁儿童少年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3期

8 陈祉妍;杨小冬;李新影;;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在我国青少年中的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9 李冬梅;雷雳;邹泓;;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的特点与研究展望[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10 徐海玲;;自我概念清晰性和个体心理调适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琳;中学生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及其与自尊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12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712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4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